第25章 入股深发展成为第四大股东

重生1983年 卓西度 1912 字 23天前

"我们正在升级为'阳光供应链'系统。"卓西度突然转变策略,"下周起,全国每家门店都将实时公示原料检测报告,就像..."他灵光一闪,"就像饭店明厨亮灶,只不过我们是明原料亮工艺。"

韦红明显没预料到这个回答。她低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再抬头时眼中多了分探究:"包括成本数据?"

"包括产地、检测结果和运输温度。"卓西度直视镜头,"消费者有权知道他们吃的每碗粉从哪里来,经过什么检验。"

直播结束后,卓西度在电视台走廊被韦红拦住:"卓董,您刚才说的'阳光供应链',是临时应对还是真打算实施?"

"你可以随机抽查任何一家店。"卓西度递给她一份名单,"这是首批试点门店,包括郑州三家。"

韦红突然压低声音:"刘建军仓库里那些南宁陈氏的包装袋...您不觉得太巧合了吗?"

卓西度心头一紧。回酒店的路上,他反复琢磨韦红的话,直到韦国强的电话打断思绪:"香港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出来了,那些所谓'陈氏商行'的袋子是仿造的,印刷网点密度和正品差0.5%。"

"有人栽赃?"卓西度猛地坐直。

"更蹊跷的是,"韦国强声音发紧,"刘建军失踪前最后一个电话,是打给《中国食品报》记者韦红的。"

郑州的夜空被霓虹灯染成紫红色。卓西度站在宾馆窗前,手里攥着陈伟明的信。楼下报童吆喝着晚报头条:"深桂香董事长承诺阳光经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电话铃声突兀响起。前台说有位韦女士留了包裹给他——是盒录音带。宾馆录音机里,刘建军带着浓重河南口音的声音时断时续:

"...他们说用他们的料能省三成成本...对,名片上印的是'深桂香特供中心'...韦记者您一定要曝光啊,他们给我的检测报告全是假的..."

背景音里有个模糊的男声提到"南宁陈氏",接着是韦红的提问:"什么时候发现原料有问题的?"

"就前天,我小舅子吃了上吐下泻...等等,您不是说您是《人民日报》的吗?怎么话筒上写的是..."

录音到此戛然而止。

卓西度倒带重听第三遍时,注意到背景音里有隐约的轮船汽笛——郑州哪来的轮船?他突然想起韦红曾提过,她表哥在武汉长江航运局工作。

次日清晨,卓西度在宾馆餐厅"偶遇"了韦红。她正往豆浆里加辣椒油,桌上摊着深桂香的宣传册。

"武汉的轮船几点靠岸?"卓西度突然问。

韦红的勺子当啷掉进碗里。她很快恢复镇定:"卓董好耳力。刘建军现在在武汉第三医院,食物中毒是真的,但病因不是你们的米粉。"

原来韦红追踪这条线索已有一周。她发现至少有五家加盟商收到过"特供中心"的名片,而所有联系方式都指向武汉的一个码头仓库。

"有人故意破坏你们的供应链。"韦红递来一张皱巴巴的名片,"我查过,这个所谓的'特供中心'注册人叫王成。"

"我们市场部的王成?"卓西度如遭雷击。

"重名而已。"韦红摇头,"真王成上个月就辞职去海南了,而这位'王成'身份证地址是南宁望州岭——陈伟明家老宅就在那儿。"

事情逐渐明朗。回深圳的飞机上,卓西度梳理出脉络:有人假冒深桂香和陈氏商行名义,向加盟商兜售劣质原料,既牟利又打击品牌。而韦红之所以穷追不舍,是因为她怀疑幕后黑手与某家正在筹备上市的餐饮集团有关。

"阳光供应链必须立即启动。"卓西度对韦国强说,"就从公布这批假原料的特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