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信使密码

重生1983年 卓西度 2248 字 13天前

雨水拍打着实验室的窗户,深圳的雨季如期而至。卓西度盯着频谱分析仪上的波形,薛敏的发现确实惊人——雪花芯片正在持续发射一个极其稳定的76.8GHz毫米波信号,调制方式前所未见。

"这个频段..."林子豪调整着仪器参数,"太特殊了,民用通讯根本用不到这么高的频率。"

"军用呢?"卓西度问道。

赵志刚摇头:"我国现役装备也没有这个频段。倒像是..."他突然顿住,看向门口。

秦主任带着一位陌生女子走进实验室。女子约莫三十岁出头,金色长发束成利落的马尾,蓝色眼睛下方有明显的黑眼圈,身上套着一件不合身的深色雨衣。

"卓总,这位是伊琳娜·科瓦尔斯基,列别捷夫教授在基辅理工学院带的最后一个博士生。"秦主任介绍道,"她刚通过特殊渠道入境。"

伊琳娜的汉语出人意料地流利:"卓先生,教授失踪前给我发了加密邮件。"她从雨衣内袋取出一个U盘,"他说如果三天内没有他的消息,就把这个交给中国军方或者你。"

卓西度接过U盘,触感冰凉:"你怎么找到我们的?"

"教授早就告诉过我深圳卓氏通讯的位置。"伊琳娜环顾实验室,目光警惕,"他说这里是东方唯一能理解'极光'价值的地方。"她的视线突然锁定在频谱仪上,瞳孔骤缩:"你们已经激活了信使?"

"信使?"薛敏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词。

伊琳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快步走到电脑前插入U盘。屏幕上出现一连串复杂的密码界面,她纤细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教授设计的双重加密,需要生物特征和密码短语同时验证。"

密码框下方出现一个指纹扫描区。伊琳娜按下拇指,同时低声念出一串俄语。屏幕闪烁几下,展开一份标着"信使-7号"的技术文档。

"苏联时代的秘密通讯卫星。"伊琳娜放大轨道参数图,"1988年发射,官方报道是气象卫星,实际搭载了'极光'计划的实验载荷。"她指向频谱仪,"你们检测到的信号,正是信使-7号的唤醒频段。"

卓西度心头一震。前世记忆中,苏联确实发射过一系列神秘卫星,但"信使-7号"从未公开。"教授是想通过芯片激活这颗卫星?"

"不完全是。"伊琳娜调出另一份文件,"'极光'的核心是一种量子加密通讯技术,理论上可以创造绝对安全的信道。但需要两个终端:地面站和卫星。"她指向雪花芯片,"这是微型化的地面终端,意外被你们在火灾中激活了。"

实验室一片寂静,只有雨声敲打窗户。所有人都意识到这项技术的战略价值——无法被拦截或干扰的量子通讯,军事和商业意义都不可估量。

"等等。"林子豪突然质疑,"量子通讯需要精密的光学系统,这么小的芯片怎么可能..."

"不是光学量子通讯。"伊琳娜打断他,"是基于自旋的固态量子效应。教授发现某些特殊材料在纳米结构下会产生长寿命的量子纠缠态。"她指向电子显微镜屏幕上的雪花图案,"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结构如此关键——它既是天线,又是量子态发生器。"

薛敏猛地站起来:"所以火灾不是意外!有人知道芯片会形成这种结构,故意..."

"不。"伊琳娜摇头,"教授自己也没预料到会在这里被发现。他原本计划在基辅的实验室完成最后组装,但苏联解体打乱了一切。"她神色黯然,"这些年他一直在隐藏这项技术,直到遇见你们。"

卓西度想起列别捷夫留下的信——"雪花芯片是钥匙,也是锁"。现在他终于明白了:钥匙是开启量子通讯的终端,锁则是屏蔽常规信号的"通讯黑洞"功能。

"伊琳娜,"卓西度直视她的眼睛,"教授现在在哪里?谁带走了他?"

乌克兰女子深吸一口气:"根据我们约定的应急方案,如果他被非官方势力带走,会设法在48小时内留下方位标记。"她调出一张地图,"深圳周边所有苏联时代建造的建筑中,只有这个地方有足够强的电磁屏蔽能力。"

地图上的红点标注着大鹏半岛上一处废弃的雷达站,建于1960年代中苏合作时期。

"那里去年就被列为民用禁区了。"秦主任皱眉,"但如果真有地下设施..."

对讲机突然响起,马副部长的声音传来:"老秦,陈明的尸检结果出来了,有异常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