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一场特别的招聘会在研究院临时办公楼举行。卓西度亲自面试了二十多位来自全球顶尖学府的华裔科学家。其中,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教授张维的加盟引起了业内震动。
"张教授,您的研究方向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卓西度翻阅着张维的简历,目光锐利。
张维推了推眼镜:"是的,但我必须直言,这类研究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很少有企业愿意长期投入。"
卓西度笑了:"我儿子卓然今年两岁。我希望他长大后,能看到父亲不仅创造了商业价值,还为人类健康做了实事。钱不是问题,时间也不是问题。"
这次谈话后,张维不仅自己加入了卓氏生命科学研究院,还带来了他在哈佛的整个研究团队。到1996年底,研究院已经聚集了来自美、德、英、日等国的138位顶尖研究人员,研究方向涵盖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抗衰老等多个前沿领域。
1997年初,香港回归前夕,卓西度敏锐地嗅到了新的机遇。他秘密飞往香港,与当时陷入困境的香港电讯展开谈判。与此同时,他指示韦国强加快在深圳的互联网布局。
"老韦,深圳的ISP收购进展如何?"在一个深夜的电话会议上,卓西度问道。
韦国强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传来:"已经谈妥了三家,但价格比预期高20%。香港回归在即,所有人都看好深港融合的前景。"
"答应他们,但要加快整合速度。"卓西度果断决定,"另外,我听说深圳有家叫腾讯的小公司,开发了一个即时通讯软件,你去接触一下。"
1997年5月,卓氏集团以18亿港元收购香港电讯34%的股份,成为最大单一股东。同时,韦国强以50万美元获得了腾讯22%的股权——这个在当时看来微不足道的投资,日后将成为卓氏帝国最值钱的资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