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如我在《一些想说的话》里面所说:能够让抑郁的人得到一丝慰藉。
那么,为谁辛苦为谁甜。就不再是个问句了。
如果读者中有心情不佳者,读完《沈郎》后有一丝丝好转,请一定告诉我。
《沈郎》不收钱,收快乐。
快乐无价。
3、致敬爱豆
高中时好友问我,生日送我门票,一年内任何明星任挑。
我说不用了,收门票代价太大。
朋友问为啥。
我说,我爱豆是邓丽君张国荣,要看他们,首先我得上天堂。
我是个恋旧怀旧的人,目光习惯性停留在过去。我又是一个保守至极的人,觉得饭上一位已经被时间定格的人物,才有永恒仰望的可能。
所以,高考那段日子,在各式放松娱乐中,我选择往回看。高三是我啃大块头最狠的日子,现在心浮气躁难以看下的书,在当时都算垂涎欲滴的美味。
背书,是我能找到的既把自己从各式计算推理中解脱出来、又不必背负太大罪恶感的娱乐。那一年,我背完了李清照全集,之后陆续背了许多名作,不甚喜欢,最后开始背苏轼,深得我意,但很可惜,还没背到一半,就抄家伙高考去了。
对苏轼只有言片语的了解,却垫下了日后我挖掘他全貌的根基。从点到线,从平面到立体,至而今,我的很多无关遗传的纯良品质,比如内省、比如率直,都是长年累月阅读苏轼给我留下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