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两旁是连绵的农田,正是夏季,玉米杆子长得老高,绿油油一片,远处是起伏的丘陵,覆盖着茂密的树林。
空气里弥漫着青草、泥土和牛粪混合的气息,原始而质朴。
云旌靠在车栏上,微微闭着眼睛养神,感受着乡间微风拂过脸颊的清凉。
李梅和周红霞坐在他斜对面,头挨着头,还在嘀嘀咕咕说着悄悄话,李梅时不时发出几声刻意压低的笑,周红霞则频频点头。
云旌只当没听见。
牛车晃晃悠悠走了一个半小时左右,前方终于出现了一片依山傍水的村落。
土坯房、石头房、间或有几间青砖瓦房,错落有致。
村口一棵巨大的老槐树,枝繁叶茂,像一把撑开的绿伞。
在地里干活的村民们早已听到动静,纷纷直起腰,拄着锄头朝这边张望。
“哟,村长和大队长接知青回来咧。”
“这次又接了六个?乖乖!”
“快看快看,还有两个女娃娃。”
“那个穿白衣服的男娃,我的老天爷,咋恁白净?跟剥了壳的鸡蛋似的。”
“是啊是啊,比大姑娘还俊,这能干活?怕不是来享福的吧?”
“你看他那细皮嫩肉的,太阳一晒还不得脱层皮?”
“就是,估计连锄头都抡不动。”
“嘘,小声点,让人听见。”
好奇、审视、甚至带着点善意的调侃和毫不掩饰的怀疑议论声,随着牛车的靠近,清晰地飘进知青们的耳朵里。
云旌睁开眼,平静地迎向那些目光,脸上没什么表情。
李梅则把头埋得更低,仿佛很害羞。
周红霞倒是挺直了背,努力想表现出“扎根农村”的坚定模样,但眼底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牛车最终在村子靠里的一处院子前停了下来。
这院子明显比周围的房子气派些,虽然也显旧了,但院墙是青砖砌的,大门也比别家宽大,门口还残留着两个模糊的石狮子墩子。
“到了,娃娃们下车吧。” 江铁山跳下车,拍拍身上的灰,“这就是咱大江村的知青点,早些年村里地主的老宅子,土改后就归公了,前几年改成了知青点,地方宽敞。”
云旌抬头望去。
青砖的门楼有些斑驳,木门厚重,推开时发出“吱呀”一声悠长的呻吟。
门内是一个不算小的院子,地面铺着青石板,缝隙里长着顽强的杂草。
正对着大门的是几间还算齐整的青砖瓦房,窗户上果然糊着崭新的白纸。
院子两边还有几间低矮些的厢房,看起来是厨房和杂物间。
整个院子透着一股被时代冲刷过的、勉强维持体面的破败感,但收拾得还算干净。
新的生活,就在这扇吱呀作响的老木门后,缓缓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