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柳林镇的第二天,李腾便谢绝了钱有福主任安排的“熟悉环境”行程,决定立即开始下乡调研。他没有通知具体路线,只让党政办准备了一份全镇行政村地图和基本情况简表,带上笔记本和一个军用绿水壶,叫上司机小陈,一大早就出发了。
第一站,他选择了离镇区最近、据说也是情况最复杂的红旗村。车子刚进村口,就看到一栋气派的二层小楼,瓷砖贴面,铝合金窗户,与周围低矮的民房形成鲜明对比。村支书赵宝财早已接到通知,带着几个村干部在村委会门口等候。赵宝财五十岁上下,身材高大,嗓门洪亮,穿着一件皮夹克,手指上戴着个金戒指,显得颇为阔气。
“欢迎李镇长来我们红旗村指导工作!”赵宝财热情地迎上来握手,力道很大,“我们村啊,在马书记、刘镇长的领导下,各方面工作都走在全镇前列!”
李腾不动声色地抽回手,笑了笑:“赵书记客气了,我是来学习的,主要是听听村里的情况,看看乡亲们。”
赵宝财引着李腾在村委会会议室坐下,开始滔滔不绝地汇报:村里人口多少,耕地多少,粮食产量多高,人均收入多少……数据听起来颇为漂亮,但李腾注意到,他提到的大多是总体情况,对于具体的困难、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么一语带过,要么就归咎于“大环境”或者“个别群众不理解”。
“去年镇里推广辣椒,我们村响应号召,种了不少。”赵宝财话锋一转,叹了口气,“可惜啊,市场价格不行,技术也跟不上,不少户亏了本。现在还有些辣椒堆在家里,卖不出去,群众有怨气啊。”他说这话时,眼神却瞟向李腾,似乎在观察他的反应。
李腾没有接话,提出要去田间地头和农户家里看看。赵宝财愣了一下,连忙说:“李镇长,村里路不好走,有些农户家里也脏乱……”
“没关系,我就是想看看真实情况。”李腾坚持。
走在村里的土路上,李腾仔细观察。水利沟渠大多淤塞,几处桥涵破损严重。偶尔遇到的村民,看到赵宝财陪同,大多远远避开,或者只是拘谨地打个招呼。来到一户看起来比较困难的农户家,低矮的土坯房,院子里堆着些枯黄的辣椒。户主是个老实巴交的老农,看到这么多干部进来,有些手足无措。
“老人家,家里几口人?种了多少地?去年的辣椒……”李腾温和地问。
老农看了一眼赵宝财,嗫嚅着不敢多说。赵宝财接过话头:“老刘头家困难点,儿子在外打工。辣椒嘛,村里也在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