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了墨家巨子与一众留守长老,燕丹带着以墨笙为首的二十一名墨家“技术移民”,踏上了返回稷下学宫的路程。
墨笙等人虽然对故土有所留恋,但更多的还是对前路的憧憬和兴奋。
尤其是墨笙,骑在分配给她的一匹温顺母马上,时不时就好奇地摸摸身下的马鞍和脚踩的马镫,又或者凑到燕丹身边,追问一些关于光学、力学的细节问题,叽叽喳喳,像只出笼的云雀。
与来时不同,回程的队伍庞大了不少,也热闹了许多。
燕丹骑在马上,看着前方吕不韦那位家宰田胜,以及几位被“招揽”来的文士,挤在摇摇晃晃的马车里,随着颠簸的路面而东倒西歪,脸色发白,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
“啧,这破马车……”燕丹暗自撇嘴,“简直就是古代版的酷刑!想当年我从赵国被‘打包’送来秦国,那一路上,差点把隔夜饭都颠出来!”
“当时我就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改良这破玩意!”
回忆着当初的惨状,燕丹的“技术宅”之魂又开始熊熊燃烧。
“减震!必须把减震技术搞出来!”他脑子里飞速盘算着,“等回去把铁炉、高炉炼钢的技术点出来,有了合格的钢材,弹簧什么的就有希望了!”
“到时候在马车底盘加上钢板弹簧减震,再配上柔软的坐垫……”
“嘿嘿,豪华减震马车不是梦!”
“至少比现在这硬碰硬的木头轮子强百倍!”
想到这里,他甚至有点美滋滋,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自己坐着舒适马车四处巡查的惬意场景。
不过,他的思绪很快又飘得更远。
“要说舒服,还得是橡胶轮胎啊!又软又稳,噪音还小……”燕丹舔了舔嘴唇,“橡胶树…记得原产地是南美洲,但现在这个时代,东南亚和我国南方好像也有野生橡胶树分布?对应的不就是楚国和那些百越、南蛮之地?”
“看来以后还得想办法跟南边打通关系,或者派人去找找橡胶的替代品……”燕丹觉得自己的“科技兴秦”任务清单又变长了一截。
他的思路天马行空,又从交通工具跳到了国家工程上。
“还有郑国渠……”燕丹眼神微眯,“韩国派郑国来,明着是帮忙,暗地里是‘疲秦之计’,想用这个超级工程拖垮秦国的财力物力。”
“算盘打得挺响,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