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哪部分的人,可以选择做哪一类。
其中,沈老等人选择做的,就是华佗那据说已经失传的《青囊经》残页。
作为项目的总发起人,沈老不仅德高望重,选择的《青囊经》更是堪称国宝的存在,因此也被分得了最多的项目资金。
只可惜,《青囊经》却是众多项目中,进行的最不顺利的。
甚至,考古中有一派比较尖锐的指出:《青囊经》言过其实,华佗也被过度神话,不该被特殊对待。
这一派的观点,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
众所周知,现在存世的历史类文稿,不仅有正史、野史,还有一类叫演义,可以称为同人本。
同人是基于史实的改编再创作,其中的内容并不完全可信。
基于这一点,这个学派认为:虽史上有提过《青囊经》,但是《青囊经》的神乎其神只在演义中出现过。
这定然是一种放大、一种夸张的描写。
甚至,这一派认为,现代人因演义的广为流传,而过度神话了华佗。
他们提出了质疑:就算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但即使能麻醉,华佗就真的可以在古代完成刮骨疗毒和开颅手术吗?
现代都不一定能开颅成功,古代的医疗环境如此差,又怎么能做到呢?
再者,虽许多古代人吹过华佗医术厉害,但别忘了,古人有个说法叫“专美传主”,即美化人物形象。
就算当时手术感染率高,生存率一般,也不会被记载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