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外边是纸盒只里边一层聚乙烯!算是比较环保的。”
“那是塑料制品啊,你该去找塑料厂。”
萨仁只是提前转转,看看情况,见人家不信也不会试着做,也没再说别的。不过转了这一圈她是发现做袋装奶的难处了,所有的资源都得自己来找。
第三站她去了小岗村,想见证下历史,去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份,正是丰收的季节,她说是来参观的,人家虽然很热情但也没空招待她,她帮着掰了一天玉米就跑了,手疼的受不了。
虽然只待了一天,也能看出小岗村确实不一样了,人们更有干劲,夏天的小麦应该也丰收了,家家都有粮,精神面貌就不同。一看就感觉比她沿途经过的其他村子要富裕些。
等在人民日报上看到小岗村的新闻,萨仁已经到深圳了,报纸上还有两篇针对小岗村的社论,一篇是说现在搞包产到组、包产到户,是倒退,是在脱离群众,另一篇是说不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跟农民的需求才是脱离群众,接下来几天人民日报成了舆论战场,接连有领导发言。
萨仁看完了把报纸装到包里,心中十分雀跃,争吧吵吧,不是说有争论才能进步嘛,反正最终结果她已经知道了,她的草原证不远了!
此时的深圳还不是特区,今年初刚从宝安县改成深圳市,只是出口基地,对外生产基地,就这样也吸引了不少外国人来参观。萨仁见到了最初的深圳市,就只是个小县城,大街上还是土路,她转了一圈,鞋上都是土。
萨仁干脆坐到国营饭馆要了碗面,本想借人家的卫生间整理一下,哪知道人家根本没有卫生间,而且服务员说话也很接地气,让她去学校屙屎。
萨仁听到她的粤语差点笑出来,要了杯水没再说别的。
旁边一男一女两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却凑过来,女的用十分生硬的普通话对萨仁说:“你会讲我的中国话,请你跟他们说,我要叉子,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