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愁得眉头皱到一块儿,道:“打猪草砍柴能解决什么事?你上学的钱,笔墨纸砚,样样都要钱,你爹又走了这么多年没个音讯,全家都指着我养几头猪,养几只鸡仔活命,我哪里还供得起你?不将二柱三郎饿死就不错了。”

摆在面前实实在在的问题,薛崇瑾也知道。

“可是爷爷说,希望我将来能考取功名。”

孙氏急道:“我也希望你能考取功名,将来带全家过上好日子,可是现实的问题摆在这儿,咱们饭都吃不起了呀。”

“明年我去考国学,若是考上了就不用花家里的银子,还能往家里拿银子。”

“什么国学?哪有这么好的事,你别听你爷爷瞎扯,他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回头两脚一蹬,双眼一闭,咱们谁饿死都跟他没关系。”

劝了半天孙氏也急了,态度也不似刚才那商量的语气。

“平心而论,我们家对得起你了,你看你几个弟弟都没落着上学呢,却给你上了,你说是不是?”

薛崇瑾紧抿着唇,轻轻点头。

“你知道就好,你上学这些年,识了不少字就够了。至于考什么功名,那就是一句空话,人人都想考,可是能考上的又有几个呢?家里有钱耗得起,家里穷的,谁家耗得起啊?

若真到了分家的那一天,就得咱们娘几个过。你姐姐年龄不小了,她该出嫁了,二柱三郎又小,娘又是个妇道人家,将来咱们这个家还得靠你来支撑。有那功夫念书,还不如多挖几锄土来得实在。”

正说着,孙氏看到有人过来,急忙结束了话题。

“行了,娘给你说的这些都记住了?”

薛崇瑾轻轻点头。

孙氏喜笑颜开,“那就好。”

……

今日是薛崇瑾和徐毅第一次上山,就着山里的竹子,做了两把简易的弓箭,比书院里给他们练习用的弓差远了。

试了试手后,徐毅叹了口气:“这要没风还好,要是有风,都不知偏到哪里去了。”

薛崇瑾看了看箭矢也说:“这样的箭头不知能不能射透皮肉,若是有铁箭头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