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一封封的战报送到了多尔衮的面前,一份份兵力的伤亡损失心疼的多尔衮心头直滴血,上万八旗主力啊,这仅仅是一个大名府而已,后面还有的是军事重镇,坚城汤池要占领呢,八旗精锐哪里损失的起?
多尔衮又将眼光放在了书案上的两份奏章上面,一封是大学时宁完我的《请筹建汉民绿营兵折》,另一份则是多铎与吴三桂联名上奏的《扩建汉军八旗奏折》,宁完我的奏折主要是因为直隶与山东、山西虽然已经占领,然则下规模的起事连绵不绝,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朝廷的精力,而且如今八旗全部都在前方作战,占领区的驻防兵力严重不足,急需要一支武装力量镇压地方,是以请求朝廷专门成立绿营兵,用来维护占领区的统治,保持社会安定。
至于多铎与吴三桂,就不一样了,他们上折子,那完全是因为在前线感受到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对面的徐一帆跟天威军实在是太厉害了,虽然八旗依旧占据着战场上的主动,然则,想要击溃天威军,谈何容易?每一步前进,每攻陷一座城池,八旗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关宁特旗撑不住了,同样,八旗主力也撑不住了,这样的伤亡实在是太巨大了。想要占领中原,手中的这么点兵力,倒是勉强够用,可是想要从中原推进到中原去,这些兵力还差得远,没有三十万以上的精锐兵力,想想都不太可能!
多铎向着多尔衮建议,必须从直隶与山东募集汉人参军,迅速组建至少二十万人的汉军,追随八旗继续进攻,八旗几乎是清一色的骑兵,只擅长野战,在攻城战之中,优势完全发挥不出去来,必须依靠以步兵为主的汉军!
多尔衮早有此意,只是如今朝中的将领全部都被派到了前线,阿济格等人还在盛京城,自己身边缺少帮手主持事务,是以耽延了下来,现在宁完我与多铎都提出了这个建议,那就是说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了,八旗兵力这么损耗下去,可是不行,仅仅剩下三两万满洲精骑到时候,想要统治整个大明朝的数万里疆域,根本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
“宁先生,陈大人,你们倒是说说,筹建绿营兵,到底怎么样?需要筹建多少兵力?朝廷的钱粮能够支撑的住吗?”
宁完我沉声道:“摄政王,豫亲王上的折子,臣已经看过了,看来臣的预估还是有些问题,臣以为以十万绿营兵就足以将京畿三省给震慑住,但是没有想到豫亲王在大名府竟然遭遇到了如此大的阻力,如此看来,前方至少也需要十万绿营兵才行,我们的八旗精骑只擅长野战,对于攻城这样的攻坚战来说,骑兵的速度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必须用大量的步兵来完成,以臣的意见,朝廷至少需要筹建十五万人的绿营兵力,方才能够保证后方的安定以及前方的战事,甚至随着占线的推进,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兵力!”
陈演在一旁说道:“摄政王,其实豫亲王在大名府受挫,一点也不令人意外,毕竟他对面可是朱杰的天威军再跟他对峙,别的不说,轮到打仗,这个朱杰实在是不一般,太厉害了,比之崇祯朝的三大名将卢象升、洪承畴乃至孙传庭都要强上一筹,天威军更是在与李自成的农民军的厮杀之中历练出来的,当初以数万兵力,将李自成与张献忠加在一起,近三十万兵力给打的望风而逃,天威军的实力可见一斑,不过,整个大明朝也就天威军这一支精锐了,天威军能够挡得住豫亲王的八旗主力,却是无法在挡住郑亲王率领的八旗主力,郑亲王从晋南杀出,一路进逼河南,到时候,两路大军会师,天威军就是瓮中之鳖了,只有覆亡一个结局,没有了天威军,八旗就足以横扫天下了,其他地方官员,莫不望风而降!”
多尔衮摇摇头,答道:“陈大人,那里有你说的那么容易?想要兵吞天下,那就必须先定鼎中原,中原可是不光河南,我们还有陕西呢,郑亲王的八旗主力可是担负着从山西进入陕西,一举评定西部的重任呢,短时间内是无法从山西陕西杀回河南的,筹建绿营兵,已经是迫在眉睫了,我只问你,户部国库的钱粮,还能支撑我们筹建多少大军?”
陈演咬咬牙,答道:“摄政王,我们有北方诸省的税赋,还有去年一年的税赋结余,但是,这些也只够维持目前前方的战事的,想要筹建绿营兵,只能依靠地方的力量,让直隶、山东、山西三省,每省筹建五万兵力的绿营兵,至于钱粮,也交由地方自筹!”
多尔衮正要说话,一个太监踉踉跄跄的跑了进来,急声道:“启、启奏摄政王,济宁七百里加急战报!”
第六百二十一章 秦牧风暴走
济宁出了大事情了!
确切的说不是济宁出了大事情,而是整个鲁南出了大事情!
因为原本平静的山东,因为一个人的暴走,彻底乱套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率兵出征的秦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