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之间,时间就到了十一月,这是激荡人心的一个月,新一届党代会圆满闭幕,不但产生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还正式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对经济发展速度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决定将余下的九十年代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百分之六调整为增长百分之八到九。
这些国家大事,对于地处山区的宜蓝县来说十分遥远,除了作为谈资以外,并没有多少干部对于这样新的提法对于自己来讲有什么机会,依然是按部就班的过活着。
对于交通局长耿长标来说更是如此,眼下他满脑子都是修路的事情,上回给陆政东汇报的时候,差点出了洋相,所以他也是格外的注意,这些天真是拼了老命了。
进了陆政东的办公室,看到陆政东招呼着忙道:
“上次陆书记提出的和承建单位协商,用一些当地的农民和碎石,这个交通局和下面镇里和村里协商已经拿出了一个具体的方案。……”
耿长标说着把汇报材料递给了陆政东,陆政东一边看着一边点点头:
“恩,争取做大几方都满意,这样阻力就笑很多。”
一边说道:“只是罗山镇……我和交通局的同志去了一趟,总体情况还不错,只是,镇里的态度有些让人琢磨不定。”
陆政东微微点点头,耿长标这么说就是罗山镇主要领导的态度问题了。
陆政东见过一次罗山镇的党委书记苏定忠,在陆政东的印象中,苏定忠就和他在山和时工作的搭档很类似,是熟悉乡镇工作的老手,能力尚可,开拓不足,但胜在稳妥。
这修路是好事,苏定忠态度消极,这是个什么意思?
陆政东想了一下,问道:
“罗山镇里的领导对修路是一个什么态度?”
耿长标迟疑了一下才道:
“罗山镇在开会时表态倒是积极。只是吃饭之时,说起修公路要占双河镇不少良田熟土。很有些顾虑,提了不少困难,我估计以后恐怕镇里的工作不会很得力。”
耿长标也知道他说这话若是被罗山镇的主要领导知道了,肯定会对他有意见,但是现在他满门心思都是修路,若是把这事搞砸了,陆政东肯定也饶不了他,考虑再三,他还是实话实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