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政东送给了孙伟阳一顶高帽子。
孙伟阳显得心情极为不错,呵呵的笑着道:
“说实话,当初我调省里的时候,是很想把你调到省里来的,只是你在宜蓝的工作才初见成效,不想半途而废……”
陆政东一听心里一动,对于调走,陆政东心里也是有想法的,虽然在确认范晓琳和李兆德之后,刘建中曾经专门找他谈过话,温言抚慰了一番,但刘建中内心的真实想法却未必如此,也笑道:
“再有半年的时间,基本上宜蓝也就上了轨道,就不存在那样的问题了。”
孙伟阳一听陆政东居然有离开长滩的想法,心里也是微微一愣,不过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华德投资的事情虽然最后是陆政东解套成功,但是刘建中心里对陆政东依然是有疙瘩的,陆政东继续呆在宜蓝县委书记的位置上,那就始终是刘建中心里的一根刺,让彼此都难受,迟早是要找理由把他从宜蓝拿下的。而且陆政东在宜蓝已经证明了自己,不管怎么说,陆政东头上也戴上了宜蓝经济腾飞奠基人的帽子,这已经足够了,与其让刘建中拿下,还不如主动的功成身退,这样不管是从那个角度讲,都是利大于弊。
想到这里孙伟阳也不禁有些后悔,当初他上调省里的时候,杨书记也征求过他对继任者的意见,并专门征询了他对刘建中的看法,孙伟阳那还不明白这意思?也就是说,提出刘建中这个人选并不是杨书记的意思,而是省委主要领导博弈的结果,孙伟阳本来还是属意他肖清扬当书记,何子东做市长,两人对市里的大政方针是参与者、制定者,熟门熟路,不会来回折腾,这样可以做到萧规曹随,这话之前也曾经给杨书记很委婉的提过,但后来杨书记如此问,他觉得刘建中有在大城市工作的经验,眼界肯定也不错,有其长处,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服从。
不过现在看来,刘建中并不是那么回事,从副职到一把手这个过渡没过渡好,看似很努力,但由于整个人浮在上面,没有沉下去,只关心报表,对县里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都没有到宜蓝真正考察过,不然根据宜蓝发展的状况也不会对华德投资妄下结论,还有心胸也太窄了,就因为陆政东是他所重用的人,就不分青红皂白的采取排斥的态度……
现在看来,当初自己还是应该坚持一下原则,长滩的发展应该不像这样子……
反过来再看陆政东,这年青人确实沉稳干练,不计较一隅一地之得失,目光高远,懂得进退之道,似乎两个人放错了位置一般,想到这里,孙伟阳也有些感叹,陆政东虽然有云家的背景,对陆政东的发展会有很多帮助,但重要的还是要看自己本身的表现……
看来云家真是人才辈,中生代的在四十多岁已经步入部级的行列,而第三代,陆政东也是前途无量啊……
几天之后,宜蓝县委被省委通报表彰,并授予先进单位称号,紧接着市里也对宜蓝县进行了重奖,省市的媒体也都来到宜蓝进行采访。
西河日报甚至打算把他作为带领宜蓝跨越式发展的典型对他进行一片专访,陆政东知道市里这么做是为了消除骗子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过陆政东却是以宜蓝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他只是因势利导而已的理由婉拒了,避谈个人的功劳,而是强调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因为县委领导班子集体得力,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比如组织部干部工作做得扎实,宣传部门宣传到位等等,甚至连人大、政协的领导也跟着沾光;总讲宜蓝县能有这个成绩,是因为底子太薄,属于厚积薄发,当然他也谈了一些宜蓝的一些做法和措施,也没有讳言宜蓝县是做了许多工作的,过分的谦虚等于骄傲。
陆政东婉拒的真实想法很简单,宜蓝取得的成绩就摆在那里,这谁也无法抹杀,宣传宜蓝或者是宜蓝的班子实际上也就是宣传他。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已经是秀于林的树木了,再被媒体一拔高,那刮向他的风就会吹得更加猛烈,他可以做政治新星,但绝不要还在这样一个级别上就做媒体上的政治明星,他是见多了许多经常出现在各类媒体采访的政治明星,最后都成了流星,很快就陨落。
除了为官必备的条件,低调内敛,稳重得体,这才是最受各方认可的,如果在媒体上夸夸其谈,高调而为,很可能他也就是政治上的“伤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