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东,我们能一起搭班子就是缘分,你可别客气,我在绵西的时间比你长一些,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得多一些,你说说,我们一起探讨。”
陆政东理了理思路说道:
“我转了一圈,发现市里的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块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我的感觉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吴金泉是从市长到书记的,对这方面的情况很了解,也深知问题所在,今天看陆政东主动提起此事,也就说道:
“是啊,这些企业没有通常的融资渠道,完全靠自身的积累来扩大规模,这发展速度有限得很,特别是有些成长型很好的企业,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溜走,只是银行的事情政东你也清楚,现在不大好办……政东是不是有什么好的想法?……”
陆政东道:
“我想可以组建一家上规模的担保公司,这样的担保公司,市里不出面不行,那银行方面肯定心里嘀咕,可如果出面涉入过深也不行,既不能由政府管理,也不适合政府控股,如果由政府管理,就会掉入权责不明的境地,而担保公司算是一个新东西,弄不好就把握不好,如果由政府控股,我们市财政就要投入大量的钱,这不现实,我的想法是引进外来投资者。这样解决这些成长性比较好的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问题,为市里的发展增加一份动力。”
吴金泉对陆政东所讲的担保公司很感兴趣,在绵西,由于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缺乏相应的、特别是金融企业希望的抵押物而无法轻易在银行融资,使资金瓶颈始终制约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
他也知道担保公司是新鲜事物,市里恐怕知道这担保公司的都不多,更不要说操作了,担保公司连上面都不知道该归入那一类,既和金融沾边,但担保公司属于非金融机构,无金融机构许可证,体改委、人行、财政部等几个部门都管一点,但都不是主管,现在基本上是属于体改委代为管理和审批,手续方面,陆政东是从省体改委下来的不用操心。不过他也有些担心,于是试探地问道:
“那么陆市长可有这样的朋友,毕竟绵西投资环境一般,没什么吸引力。”
陆政东道:
“我原来做过招商工作,认识一些商界的朋友,我们绵西的民营企业数量不少,这一块操作起来,市场还是有的,只要有市场,我相信只要多做做工作,还是会有人来投资的。”
陆政东为了避免吴金泉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并没有完全交底,实际上他已经给穆先生等人发出了邀请,也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回应。
吴金泉知道,现在的绵西,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如果不依靠私人关系,真的很难引来大笔投资,如果陆政东能引来投资,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而又能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那更是好上加好,于是就说道:
“我完全支持政东市长的想法。”
陆政东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