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得最多,陆政东也感觉问题最为严重的是一家名叫登龙集团的工程公司。
登龙公司中标的是出市重要的两个隧道,安新属于地质结构比较复杂的地带,那里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工程难度相当之大。中铁、中建等下属专业的隧道工程公司都没能竞争赢这家并没有太大名气的公司,陆政东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奇。
都说这家公司背景极深。但具体的背景却是高深莫测,连他到了安新时间也不算短了,都没掌握住情况。
而且登龙公司把工程拿到手之后,却是把工程又分包出去,这就越发的让陆政东深感忧虑,隧道建设,那可是马虎不得的,一点闪失,那就会造成重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旦出现那样的后果,那就不堪设想。
陆政东问得比较婉转,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询问着,杨继德道:
“这情况我知道,登龙集团比较特殊,他们从交通领域的企业或者勘探设计施工等研究机构挖到了一些退休的人员,所以每次工程建设,登龙都能拿到不少合同量,但真正由它自己干的并不多。他们主要就是通过那些关心,又把这些工程分包出去,不瞒市长,这种情况在全国都不是个别,也绝非一天两天,登龙起步时就靠吃这样的差价,行间也叫转包费,就是通过这样发展起来的。”
杨继德还算是交通系统少有的正直之人,也是安新这方面的技术权威,对于牵涉到这方面的问题,向来都会毫不留情的指出,杨继德应该了解其中的一些情况,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是连登龙集团的一点风声都不透露,闪烁其词,看样子是很有顾虑,这也说明登龙集团来头确实不小。
陆政东也就点点头,不再多问,但是在心里一个巨大的问号画在了心间……
……
陆粱梅在安新的考察陆政东几乎是全程陪同。
越是接触得多,她也就越是对陆政东的思路感兴趣:
“陆市长,我听了你的介绍,看来你们安新在这方面的切入点选择很准,不过你们下一步的想法是什么?”
“梁省长,目前这只是刚刚起步,这样的规模还是太小,必须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
陆政东实际上是想抢在江浙一带以及沿海地区之前形成世人所熟知的小五金之都,小家电之都之类的专门生产区域,当然安新选择的项目肯定和海外联系较多的江浙和沿海地区不同,是对内对外兼顾。
陆政东讲完,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唐中凯又补充道:
“我们市里的想法是通过这样集约化的生产,减少成本,提高产品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力,把这一产业作为带动当地的一种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安新毕竟是内陆城市,你们考虑过销售渠道没有?如果你们事先要进行市场调查,避免盲目发展,最后那问题就比较严重。全国其他地方已经有了很多这样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