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页

陆政东不轻不重,重又把皮球给踢了回去。

“呵呵,我们的发展可是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啊,我们这些做企业的只有跟着市里的步调走,紧密团结在市委市政府的周围,企业才会越来越红火,也才有机会发展壮大。”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话在安新显得尤为重要,而安新要取得大的发展,其实也就三大块,一是经营城市,二是要在产业的升级上要做文章,三是农业产业化。产业要升级,要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那对安新的发展是可以提供很大的助力,也是第一和第三点的基础,一些优势的产业形成规模,才能更好的经营城市,才能有足够的资金反哺农业。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市委市政府在这方面肯定是会倾斜的。”

陆政东知道他不透露点东西,杨必忠肯定是心里不踏实的。

“呵呵,陆市长这么讲,我心里就踏实了,我呢人老了,精力有限,以后就管管大方向,以后企业的事情恐怕是我女儿操心的时候更多一些。”

杨必忠听到陆政东的话,心里是吃下了定心丸,于是适时的把女儿给推了出来,今后若是万一他有个不测,女儿也能够在市里寻求一些帮助。

杨必忠把刚才陆政东的疑惑给解开了,但他心里有些吃惊,杨必忠的年纪并不算很大,这么早就退休时有什么原因?

可他无法知道,也不便多问,于是客套的说道:

“杨董事长这个年纪正是创业的大好年纪,不过杨总也是后起之秀,有其分忧,父女齐心,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兴旺的。”

“她呀,还差得远,现在还挑不起大梁啊,所以我带她来见见世面,多学习学习,所以我是准备让她独当一面,自己负责企业的一些新业务,一切事情自己决定,在实际工作中去锻炼锻炼。”

陆政东点点头,民营企业实现一代和二代的顺利交接确实是一个事关这样的家族企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民营企业在培养接班人上主要选择的是“手把手传帮带”的方式,多数是从自己的公司干,这样的好处是将来对企业的流转环节等等更为熟悉,但是不利的方面也十分的突出,因为公司的决策依然是其父辈们作出的,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独立运作一个大企业的经验。一旦父辈撒手而去,其危险系数相当高。

“其实想要接班,总有一天要甩开父辈的拐杖,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早一点适应,杨董事长确实是非常人。”

杨必忠在培养接班人上这个想法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杨必忠应该是暗示安新汽车的事情,杨必忠是有何其他人联手的意图,至于杨思瑾是当这家企业的董事长还是总经理,这就不是他所要操心的了,于是笑着说道:

“杨董事长有这样的女儿,想必很快就能挑起大梁来,那样杨董事长也能做更多的事情。”

陆政东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现在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越来越重视了,这不但体现在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而且在政治生活中也在提高民营企业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