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页

这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过犹不及啊!

陆政东在安新的成功无疑对于其他地市都是由一个极强的示范效应的,这使得陆政东获得比较高的得分,特别是地市的领导谁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能够像安新一样突飞猛进,而且陆政东在部委关系深厚,在项目方面的资源就要丰富一些,在这位未来的省长那里留下一个好印象,以赢得更多的项目也是情理之中。

同样,陆政东的弱势也很明显,虽然他曾经担任过省委常委,但一直都是在安新一隅,在省直机关的影响力有限得很,并且省直机关的这些人一个个都是见多识广的,轻易不会信服人。

可出乎他的意料,看来省政府这帮人也是憋着一口气,希望能够打个翻身仗,省政府一帮人似乎把陆政东看着贝湖经济腾飞的希望,给予了陆政东一定的支持。

他也看得出来,陆政东在这一点上是雄心勃勃,只是一省之地的发展可不比一市之地,一个省的情况远比一个市复杂得多,想要有大发展,就算陆政东再能耐,也绝非易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于高层调陆政东到贝湖来,是很有些顾虑的,陆政东缺乏经验、资历不足、威信不够,而更让他不喜的是陆政东年轻,而且有很深厚的背景,这就决定了陆政东喜欢自己拿主意和有自己的观点主张,这就导致分歧很容易出现,和这样一个有来头而又不甘居人下的人搭班子,想想都让他有点心烦。

可是高层有高层的考虑,也专门找他谈了话,他也谈了他的一些顾虑,这也是对组织负责的态度,介绍了陆政东的情况,并没有一味的强调陆政东的优势,而是相对客观的把陆政东的优势和不足都做了介绍,虽然他心里还是有点想不通,可他也只能服从。

真正等陆政东到了安新之后,这件事已经没有更改的余地,他的心境才渐渐走了出来,作为一个重要岗位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学会克制自己的个人偏好,个人情感必须要服从有自己的主张,组织原则。

若是换了一位投缘的角色来和自己搭档,他还乐意帮扶一把,但是对于陆政东,他实在是不愿意这么做,当然没有好感并不代表自己就可以无视原则和纪律去干些什么,坐在这个位置的他还不至于那样干,但下面的人给陆政东制造点难度,他也不会反对,到了这样的位置,讲究的就是一个势,他当然不希望陆政东的势起得太快,势这个东西,最是容易此消彼长,陆政东要是涨得太快,那势必他就会被削弱,这肯定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可他也不能把对方压得太死,压得太过厉害,就像弹簧一般会反弹得越厉害,闹得太过厉害,那于人于己都是不利的。

这也要有个度,就像和杨凌峰的关系一般,经过他一系列的筹划,杨凌峰只能规规矩矩,这叫斗而不破。

斗而不破,这是底线,破了那就不好收拾,对于贝湖省内情况他自己心中也有谱,现在他在书记碰头会和常委会上都能控制局面,有了这个,这就把握住了大局,陆政东就是想闹腾也翻不起来大浪。

年轻人终究要多跌倒再爬起来几回才会成熟起来,以为自己把一个地方搞起来了,就找不到北,那陆政东很快会发现自己错得很离谱。

但这样的事情也得讲究策略和政治技巧,作为班长,对新来的省长候选人、未来的搭档就算不是很感冒,但在公开的表态上,他都必须表示出适度的支持态度,这才是一个省委书记应该有的风范和格局,可张新文闹这一出显得太拙劣了。

有心的人自然不会去看张新文如何如何,而是把这样的帐记在他这个书记头上。

反观陆政东在这方面也是表现得很是得体,在开完会之后专程到他办公室汇报此事,这态度也算端正,并且紧紧把握住救活贝化这个大原则,对于bo也只是作为特例而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