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页

最后讨论的就是区域合作的问题,詹继东闷着头不说话。洪志路好像也都在想着什么事情,什么时候该表态,什么时候不该表态,大家都清清楚楚。

果然,周书明书记原则上同意了互相交流的建议,当然,具体的实行办法要组织部拟定,但很明显,这应该对周书明有利,但陆政东达到了他的意图。

自然是品着茶水看了陆政东一眼。总觉得看不大明白陆政东这个人,很多死结,往往就这样被他很轻易的解开,在贯彻了他意志的同时又不会令人觉得咄咄逼人,这才是最高明的国手吧。

……

常委会陈吉桥是没资格进去的,哪怕就是做记录都没他的资格,那是省委书记才有的资格,所以他只能在外面的休息间候着,而常委会结束之后,陆省长还要接见一个德国经贸代表团,不过陈吉桥原本以为陆省长出席外事活动也不会带他,谁知道陆省长要他一起跟了过来,陈吉桥有些激动,有些忐忑。虽然自己帮陆省长起草的几份文件陆省长很满意。但陈吉桥知道,秘书的职责很大程度不在于你会写文章,要写文字秘书处和政研室的笔杆子多了去了。秘书主要还是要为领导协调好工作关系,甚至安排好领导的生活。

气派的黑色真皮沙发上,陆省长正一脸平静的和人通话,来省政府办报到前,市党校已经解决了他的副处待遇,不出太大的意外,在给陆省长担任秘书期间解决正处待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至于能不能提副厅,甚至离开陆省长身边时也能进入市一级常委班子的行列,那就要看自己的努力了。

第178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

贝湖省里的经济虽然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但有两个城市依然在苦苦挣扎,安楠算一个,另一个则是贝湖第三大城市安平。

“若山,安平的情况你怎么看?”

陆政东示意若山就在自己旁边入座,若有所思的思考着周若山介绍这一段时间到安平调研的情况。

“情况的确不是很好,也许这和前期摊子铺得太大有关,安平的这个规划的立足点自身的优势产业和兵工集团下属的几家大型企业合作,这个出发点倒也没错,问题是孟津泷的前任把规划区搞得太大,面积达到了十一点五平方公里,几乎是再造了一个安平新城,目前仅仅是一期规划,就这一项就耗资不小,加之安平希翼能够把各方面建成第一流的新城所以在市政设施方面也是采用了一体式的推动,即所有公用设施一体入地并预留开口,电力、通讯、污水、自来水、油气等均采用了联合作业方式,这倒是先进省事,也为日后减轻了麻烦,但是成本却相当高加上安平也藏了私,把规划面积搞得如此之大,分明就是要借助这个规划也让城市中心东移,借助外力来启动自己新城市建设,可现在倒好,兵工集团的领导换了,几家企业的去向不确定,这样把自己给套上了,所以前期他们安平不得不自己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也得扛着,现在扛不住了,才会来求省里。”

周若山半个月之内带着国土、建设以及交通、财政、金融、银行的人员现场了解,逼着安平方面交待实情,三赴安平,甚至还在安平住了几晚上,基本上把情况搞清楚了,现在就是这一副骑虎难下的困局,安平这边心急如火,兵工集团的人事更迭,新任领导对安平也是心存疑虑,怕安平后续资金无法跟上,或者是好待价而沽,积极性不够。贝湖省里也是态度暧昧几家单位则是冷眼旁观,就成了这副德行。

“若山你觉得孟津泷是在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还是确实撑不住了。”

陆政东想了一想又问。

孟津泷也是找上他几次汇报此事,虽然省里的财政较往年有大幅好转,但用钱的地方也是水涨船高,陆政东也是不能轻易松口,但安平也不能不重视,毕竟安平是贝湖的第三大经济体,要是出了大问题那也拖不得,所以委托周若山去核实了解情况。

周若山犹豫了一下,孟津泷几乎要在自己面前声泪俱下了,即便是这家伙擅长演戏,只怕也的确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想想也是,孟津泷的前任投周书记所好,只管搞大项目自己上去了再说,不管那样搞安平后面能不能承受,而孟津泷为了竞争市委书记,知道市里这个家四壁透风,却也不得不苦苦支撑,不敢把底给漏出来,等到孟津泷自己当了家,也只能勉力支撑,因为很多建设工程不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施工单位意识到资金链出了问题,只怕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来,甚至可能引发更多跟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