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页

陆政东正拿着鼠标轻轻滑动着,听了这话,手上的动作停下来,看了看陈吉桥说道:

“你给杨刘广同志打个电话,让他上来吧。我估计他一直等在楼下。”

陈吉桥暗暗松了口气,出门时,感觉自己的背心都是汗。他往前走了几步,来到自己的办公室门口,发现杨刘广和邱晨已经站在里面。陈吉桥和两人握手,打过招呼,指着沙发,对邱晨说道:

“邱秘书你自己坐。”

又转向杨刘广说道:

“杨书记书记,请跟我过来,陆省长在等你。”

将杨刘广带进陆省长书房,替他沏上茶后,陈吉桥便出来了。

回到办公室,问过邱晨才知道,他给邱晨打电话的时候,杨刘广和邱晨已经到了,正准备下车,看到了祁玉民,他们只好坐在车里等,见祁玉民离开,他们才立即上来。可见,陆政东对这一套很熟,清楚杨刘广一定坐在车上。

陈吉桥不由也想着杨刘广愿意帮他的忙,这件事可能还在传达另一个信息,这个信息是传达给他陈吉桥的。如果陈吉桥不是省长秘书,杨刘广自然不需要传达这一信息。现在,他明确传达了这一信息,自然也就是对陈吉桥有所期许。官场上的事,真是奥妙无穷,杨刘广只不过这么一招,便有说不出的韵味。

两个人因为是家乡人,有一种本能的亲近感,两位领导在里面谈事情的时候,他们俩秘书也谈得挺不错,谈到杨刘广这次来见陆政东的目的,邱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也仅仅是一句话,陈吉桥恍然大悟。原来,杨刘广盯着副省长这个职位了。

这一级非常之关键,是一次跨越。事实上,杨刘广这些年一直都被阻挡在这一步之外,原因不外乎是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赞同他做法的为他欢呼鼓掌,不赞同的对他咬牙切齿,而之前的几任虽然也不一定就对他的做法和能力有怀疑,但因为争论,领导都不敢用他,现在遇到陆政东,杨刘广显然是看到了希望,未雨绸缪,为周书明离开贝湖之后的人事调整进行冲刺了……

而眼下最为现实的是省团委书记的人选,似乎陆政东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影响,难怪这段时间,很多人往陆政东这里跑得特别勤,原来是这个缘故。再深入地想一想,今天晚上,祁玉民莫名其妙地来又莫名其妙地走,会不会也是这个缘故?他原本只是想替某人谋求这个职位,却又轻轻一招,在陆政东心中栽下一根刺,这个祁玉民,难怪能够升到如此高位,手段还真是了得。幸好自己也不蠢,及时做了足够的工作,否则,自己冤死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祁玉民想将什么人送上这个职位?他谈了一堆废话,大概是想陆政东主动提起此事,便好趁机将自己心目中的人选推荐上来吧?可陆政东真是高手,竟然稳得住,和他打太极拳,就是不涉及本质。换个角度再想,大家都是官场中人,大概见到祁玉民的那一刻,陆政东已经明白了他的来意吧?而祁玉民呢?是否意识到,陆政东根本不可能听取他的建议,所以才一言不出地走了?看来,官员的心事,你永远得去猜。陆政东趁着五一长假回北京,难道真的仅仅只是回家这么简单?是否也与这个有关?他安排和和邦兴在京城吃饭,是不是整个计划的一个环节?官场无小事,每一招,哪怕看似闲棋,其实也一定关系到后面几步甚至几十步,这里面的很多事情还需要他好好的去琢磨……

第188章 风口浪尖(一)

陈吉桥并不清楚陆政东和杨刘广谈了些什么,杨刘广和陆政东谈完话之后不久就召开了常委会,常委会结束之后,杨刘广示意竟陵区的区委书记何文明以及向东流留下来,而市长郭兴隆也没有离开,显然是杨刘广和郭兴隆已经有了默契。

向东流现在是市委秘书长,但是作为已经担任过一届市委常委的秘书长,他现在在市委常委排名也比较靠前,而且在市委里也颇有影响力。

“杨书记,郭市长,秘书长,是不是那件事情有回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