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页

可是社会舆论哗然,小城镇是自然形成的,用政府力量去强制推动,只能是拔苗助长,有文采不错者把此事画成漫画贴到市委市政府门口,画上的仇和,穿着短裤跨大步,结果裤裆裂开了。更极端的说法是,“杨刘广想搞政绩工程,把老百姓的钱掏出来,往自己脸上贴金。”

当然这样的反对还不至于形成极大的冲击,对于这样的质疑杨刘广并不是第一次遇到,问题是这一次这件事被很多官员视为“政治杀伤力极大”的焦点访谈给曝光了。

在国内的地理版图上,焦云是个寂寂无名的地方。这个九十年代新建的地级市,历史太短,知名度太低,而且在贝湖这个并不算发达的省份,焦云之前排名也是极为靠后,而这样的状态在杨刘广到焦云任市委书记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焦云从此变成一个太出名的地方。这里“盛产”新闻,尤其出产“负面新闻”,焦云频频成为外界媒体曝光的对象,并连续出现了几起标志性事件……

第189章 风口浪尖(二)

焦云一是因为修路,市里要求每个财政供养人员扣除工资总额一成,每个农民出七个义务工,组成修路队,在高峰时,扣款达到两成,甚至离退休人员的工资,也被扣除一成用作交通建设。

当时全市干部队伍简直像炸了锅,也引起不少媒体争相报道,其中在全国都有影响的南部周末对此进行了报道,影响不小。

二是强行变卖幼儿园,引起激烈争议。

其他还有一些事情也曾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但这些都不能和这一次相提并论,如此高频率关注一个地区,实属罕见,实非寻常。

耐人寻味的是,所有这些引起争议的事件,背后都站着同一个人,而他一直以激进的手段推进改革,争议伴随了他施政的全过程。但他一直隐于幕后,面对媒体的质疑,从未试图去公开解释。

两种极端评价共存于他一身:有人说他是人治,有人认他如青天;有人说他大搞政绩工程,有人认为他颠覆了传统经济发展的思路;有人怒斥他“简直是胡闹”,有人鼓励他“大胆地试”。

一些干部和被改革对象对仇和怀有怨气;但在平民中,几乎人人说他好。一任地方官的口碑,真要好到近乎众口一辞,那为何外界又对他批评不断?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差?

他是一个恢复高考制度之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他又是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农家孩子,他还是一个性格倔强面孔复杂的官场中人。

在他的下属眼里,他有时心细如发,有时一意孤行,有时温情,有时铁血。

这个人就是杨刘广,而这一次在很多人看来,杨刘广很难跨过这道坎。

而这次被焦点访谈曝光的是小城镇建设中发生的一起事故,焦云下属的一镇储蓄所在改造楼房时,墙体倒塌造成三人伤亡。

陆政东看着眼前的两份报告,一份是焦云关于医改的,一份是焦云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