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王平被各级领导围在核心,大队书记刘坤厚心中暗暗寻思,王平的田里稻谷,竟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新稻种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新的赚钱路子,新稻种要推广,需要人手,他刘坤厚是老三届的文化人,具有文化和能力上的双重优势,这次把握住机会就能把自己搭上良美的战车!
大队书记刘坤厚念念不忘加入良美合作社赚取真金白银!
“王老师,你估计第二季再生稻能够亩产多少?”上京农学院的余平书记看着王平的眼神都变了。
“这得看洪老师的了。”王平说道,跟洪振教授相视一笑。
洪振笑道:“王老师,你太客气了,油菜花素的研究,你有七成功劳我只是陪衬。”
王家院子的人都在外围看着王平,个个难以相信,他们熟悉的平娃子竟然一下子成了大家口中的王老师,不管是教授领导还是县长,都对他毕恭毕敬的。孙县长大家是熟悉的,可是现在他看着平娃,就好像恨不得把一张脸笑得稀烂。至于县城的赵干事,在王平的面前早就很谦恭的注视着平娃,整个过程一句话没说但是他的谦恭,王家院子的社员们都能看得出来。
余平书记笑道:“游老师,你的油菜花素,已经能够投产了?”
“还需要做实验,性能还不稳定。不过王平要用在叶面施肥上,我只能加把力,先让厂家生产一部分出来试用,也当作一个实际的测验。”洪振教授说道。
“王老师,如果洪老师的油菜花素性能趋于稳定,你估计你的再生稻亩产能达到多少?”杨昊部长说道。在王平面前,他也不再叫小王了,改口叫起了王老师。王平的再生稻成绩,就摆在面前,这是巨大的成功,衡量一个人的成绩,不能看年纪,得看成果,王平是当之无愧的王老师。
“五百斤以上吧!”王平估算了一下说道。
余平书记卢兴教授宓倩研究员还有宁娴澜女士农学天才王娟等等所有稍微有点农学常识的人都是一怔。
省委书记郭军说道:“王老师,你的估算,好像真的太高了。常规稻的产量,一般在四百斤上下,杂交稻的产量,一般在六百斤上下,再生稻的第二季产量,据我了解,能够有第一季的一半,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你真的认为你的再生稻第二季能达到五百斤?”
“差不多吧!”王平笑笑。
“这绝对不可能!”卢兴教授说道:“我虽然在再生稻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什么进展,但是王老师说的第二季五百斤的亩产,不管从什么角度计算,都是绝对不可能的。农忙之后,季节跟着转凉,太阳光也一天比一天少,稻谷丰产离不开最重要的条件,就是阳光,因为稻谷丰严离不开光合作用,王老师,我要跟你打个赌,你的二季稻的产量,最多不会超过四百斤。”
“为什么呢?”王平依然笑笑。
“因为二季稻的产量,综合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好的收成,也只会有第一季的一半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