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等困了,趴在一桌珍馐佳肴前面打呼。
傅骁玉把他推醒,拿着那金光闪闪的圣旨,说道:“少将军文乐接旨。”
文乐发怔,让思竹拉了一把才回过神,掀开衣摆乖乖跪下。
文乐十五六的年纪,听过不少的圣旨。打从娘胎起,他就在自己娘亲的肚子里,听了去往边关守城的圣旨。
而后又听了回金林的圣旨。
那个圣旨来得十分巧,正好是文乐十二生辰。
祖君亲自给他做了长寿面,又咸又辣,他吃得直呛鼻子,还被逼着把汤喝干净。
哥哥文钺带他去城外玩了一圈,抓了两只狐狸。
前朝旧事,各种纷纭由不得他一个小孩儿去说。
新官上任三把火,文帝在位第一天,下的圣旨就是升了镇国将军的爵位,念及边城民风粗俗,环境恶劣,要年仅十二的少将军文乐回金林。
文乐十二年都没听说过金林的事儿,整个人都傻了。
他不愿意回去,也不乐意回去,哪怕那儿有他想了好久的老夫人和紫琳姐姐。
祖君在战场上厮杀,年纪大了反而心软,愁得不行。
文钺则是完完全全继承了祖君年轻时的戾气,拉着文乐就是一顿锤,屁股都给他锤肿了,才说:“金林必须回。”
文乐挂着大鼻涕,抽抽噎噎地还不肯,小少爷似的嘟囔着说:“我走了,谁保护洛桑呀?谁保护思竹呀?咱们边关那么大、那么宽呢,这点兵哪儿够守呀?”
文钺心一软,把文乐抱在怀里哄,好不容易不哭了,才说:“哥哥守着。”
隔日,从南方传来父母的信件,只有一个字——回。
文乐对圣旨从来没有什么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