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页

“灯光?”海登微微皱了皱眉头,“难道你不想使用夜景顶光?”

由于“借刀杀人”在户外的戏份,几乎全部都是达成在出租车上的,其中还有一些追逐戏份,再加上电影的基调就是犯罪剧情片。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动作类型片、犯罪类型片的夜景戏份采用顶光作为主光源是主流趋势。

所谓的顶光,简单理解就是头顶正上方的光线,与摄像机呈现九十度的垂直角度,一般来说,必须避免使用顶光来拍摄人物,因为人物在这种光线下,头顶、前额和鼻头很亮,其他部分完全处于阴影之下,造成一种反常奇特的形态。

但是在夜景戏之中却不同,由于夜色的光线,太亮会失真,太暗则会模糊,使用顶光之后,可以将人物的肢体和形态完全用光线勾勒出来,人物脸部线条也会更加有棱角,继而突出人物之间的对峙感。这对于拍摄飙车、打斗、追逐戏份来说,是最为合适的。

其实迈克尔·曼版本的“借刀杀人”之中,夜景戏采用的就是顶光,这也是他最热衷的拍摄手法,然后通过摄像机视角的变幻以及剪辑的力量,达到烘托紧绷气氛的目的。不可否认,这是正确的拍摄方式,但兰斯却总觉得这种方式缺少了一点惊悚感,以及他所希望达到的暗喻。

就好像使用马克·鲁法洛出演理查德一样,兰斯希望能够通过画面完成对剧本的隐喻,他想要用画面光线的明暗对比和诗意慢镜头的组合方式,来勾画出一种足够血腥却又足够抽离的冷暴力。

因为在“借刀杀人”的外景戏之中,大部分都是文森特和麦克斯的对话,即使有部分打斗场面,兰斯也不打算拍摄得太过血腥,甚至可能不会直接出现在画面之内。但是,恰恰就是在这种平静、沉稳的氛围之中,兰斯却想要表现出那种偌大世界传递过来的压迫感,无处不在却看不见的冷暴力造成心理压抑的效果。

这是一种隐藏在摄像机镜头里的语言,没有台词,没有打斗,没有对峙,仅仅只是一个镜头,就将那种心理压迫感无形之中传递出来。但这对于“借刀杀人”故事背景所隐藏的影射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兰斯希望能够改变使用顶光的方式,但问题就在于,这不是兰斯的专业,他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出来,他这才选择了和海登一起在洛杉矶城市里兜风,试图通过城市光线的变化来达到让海登理解的目的。

第278章 导演视角

“不,我不打算采用顶光。”兰斯看着车窗之外繁华的大街,洛杉矶的街道看起来没有任何不同,彷佛只是一座普通的大城市而已,却缺少了一些特色,没有芝加哥的凛冽,没有纽约的潮湿,也没有旧金山的小资。“这里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整个氛围都显得很慵懒随性,一年四季都可以感受到温暖的阳光,彷佛整个世界都被金色的光芒包围,这与电影的基调截然相反。”

海登看着窗外那逐渐后退的棕榈树,轻笑了起来,“如果有需要,你可以到纽约去拍摄,虽然事情会变得很麻烦。”

在美国,不同州都有不同的政策,比如说因为税费的不同,有的剧组为了省钱,专门到宾夕法尼亚州去拍摄,甚至是到加拿大去。选择纽约拍摄的剧组也有许多,但对于“借刀杀人”剧组来说却不太适用,不过一来容易增加成本,二来封锁纽约的街道比较麻烦,对于拍摄时间要求十分严格——“借刀杀人”的拍摄时间本来就十分紧迫,如果到纽约拍摄,时间的安排将会提出严峻挑战。

当然,最重要的是,兰斯不认为纽约和洛杉矶的城市差异是根本问题。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兰斯认真想了想,重新组织自己的话语,“还记得在拍摄‘上帝之城’的时候,我希望你用全景拍摄出的那种效果吗?就是整个镜头彷佛无边无际,深深地感觉到世界之大,但人物却在镜头里四处逃窜,彷佛无论他们怎么冲撞都找不到一个出口。”

海登转过头来,聚精会神地看向了兰斯,“你希望复制这样的效果?”他有些意外,他以为“上帝之城”和“借刀杀人”的拍摄技巧是有所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