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页

“刚才看小卢你侃侃而谈的样子,我就放心了!”

卢嘉栋当然知道徐源指的是什么意思,不免笑了笑进而一语双关地说道:“只要不让徐部长操心就行!”

徐源闻听卢嘉栋的话,微微点了点头,随后与卢嘉栋等人边走边聊,没一会儿的功夫便来到了万山厂厂部会议室,接下来的会议虽然热烈但议程却很简单,先是王传琛宣布总部的任命命令,对此与会的众人基本都已知晓,但这正式的任命形式还是要走的。

总部命令成立新式坦克研制领导小组,小组长由徐源担任,常务副组长兼总设计师由卢嘉栋担任,钟晓沫、秦景斌、郑永波、陈震等任副组长,所有参与新式坦克研制任务的军工厂和科研院所都归于新式坦克领导小组领导,至于具体的研制团队名单则由总设计师卢嘉栋负责筹建和安排。

当然作为一项中外合作研发的武器装备项目,作为外方的巴基斯坦也应该在领导小组和研制团队中有一席之地,只不过巴方在这方面还没有确定合适的人选,再加上各厂联合的事宜还没有理顺清楚,所以中方便先一步将领导小组确定下来,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等巴方人员到位便可以举行正式的成立大会。

不过与会的众人对于正式的成立大会根本不感兴趣,毕竟巴基斯坦人即便是过来也只有虚心学习的份儿,具体工作还得中国人来做,开什么成立大会只不过走个过场,对铁哥们巴基斯坦表示下尊重而已,所以在当下众人的心目中,此次小规模的会议才是新式坦克研制小组正式成立的标志!

当然,这些事实与会的众人并不会说出口,除了会引起某些外事争端外,此时的他们也无暇理会这些琐事,因为从新式坦克研制小组宣布正式成立的那一刻起,新式坦克的研制的序幕便就此拉开……

第388章 经验欠缺的困境

新式坦克领导小组的成立虽然预示着坦克研制的正式开始,可相较于漫长的研制过程,刚刚成立的领导小组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于是在领导小组宣布成立的第二天,徐源和卢嘉栋等人便投入到紧张忙碌的研制当中:

遴选得力人才组建新式坦克研制团队,明确内部分工,加强参与单位的协作联系,改善基础设施确保物流畅通,研究相关设备引进提高生产效率,高效利用资金保障研制进程,种种事物可谓是繁杂异常,远非之前的新式火炮和炮兵侦察校射雷达可比,以至于就连之前在各项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无不是举重若轻的卢嘉栋都是一个头两个大。

徐源也是一样,甚至直言这可比打仗难多了,可不管有多难,无论是卢嘉栋还是徐源都知道,眼下的仅仅是开始,真正的难处还在后面呢,如果现在不把各参与研制的军工厂和科研院所理顺清楚,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机制,那在将来面对的困难必然会增加数倍,正因为如此,徐源和卢嘉栋在领导小组成立后,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内部机制的理顺上。

好在两人在这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卢嘉栋自不必说,骨子里就是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有着十余次参与大型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的经验,对内部机制的确立和管理自有一套成熟的体系,而徐源本身就是足智多谋的沙场宿将,指挥千军万马横扫敌阵都能紧紧有条不出纰漏,足以见得他的领导能力着实不低,因此,两人的结合很快激发出良好的化学反应,新式坦克领导小组的内部运作机制很快便理顺清楚,正式运转起来。

然而对于一项复杂的武器装备研发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内部机制能够正常运行的问题,而是能否将预想的武器装备保质保量的研制出来的问题,在这方面卢嘉栋所率领的新式坦克研制团队所面临的困难可谓是前所未有的艰巨。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整个新式坦克研制团队大部分都没有坦克装甲车辆的相关研制经验,虽说在几次总师会上,卢嘉栋将先前确定新式坦克的总体性能进行了细化和拆分,并分别成立了相关分系统的研制团队,以求能够快速高效的将研制任务推进下去。

不过严重缺乏相关经验的问题还是暴露出来,这一点从几天来多个分系统研制团队报上来的设计方案就能明显的体会到,要么是过于追求性能上的先进,采用大量不成熟的新技术;要么就是太保守,技术是很成熟但却过于落后;亦或是相关系统的独立性太强,单项性能非常出色,可要是应用到整体上不是在性能上大打折扣,就是根本不匹配!

无论怎么样,报上来的设计方案都让卢嘉栋这个新式坦克的总设计师本就不太乐观的心再次蒙上一层阴影,而就在今天早上,负责火力打击系统的齐俊文也将他们团队的设计方案交到卢嘉栋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