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个过程不会那么快,不可能把整个市场一下子放开,而是会循序渐进的进行。
和上次的《顽主》一样,华国的传统作家对《活着》同样没有好感。
他们批判《活着》太过悲观和残酷,把所有的悲剧强加到一个普通人身上,从而造成感情上的强烈冲击,这本身就显得做作。
还有《活着》在对历史和社会环境的描述上过于灰暗,有扭曲历史的嫌疑。
在这个年代,想要批判《活着》这部小说实在是太容易了,随便都能找到十几条理由。
不过,这一次,林子轩不再是孤军奋战,华国文坛的先锋派作家站在他这一边。
先锋派作家虽然在文坛上势力不强,却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传统作家注重写实,先锋派作家则强调小说的虚构性,讲求叙述方式和语言上的革新。
在传统作家看来,先锋派作家就是不好好讲故事,是在故弄玄虚。
先锋派作家本身就是在反传统,他们引进现代派文学技巧和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这时候,传出了大导演张艺谋准备把《活着》改编成电影的消息,这让双方的争论更为激烈,说到底两者是文学创作理念之争。
林子轩并不在国内,对文坛的争论并不清楚,他接到了葛优的一个电话。
“小林,我今天和张导谈了,角色定下来了,我来演福贵。”葛优有点激动地说道,“张导说是你推荐我演的,做哥哥的就不多说了,这回肯定要演好,不能坏了这个角色。”
“尤哥,我对你有信心,在国内也就你能演这角色。”林子轩真心道。
“你别蒙我,我怎么听说姜文也想演呢,被你给拒了。”葛优疑问道。
“是冯哥说的吧,姜文那形象不合适啊,演土匪恶霸还差不多。”林子轩调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