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页

一旦拍不好毁经典是次要的,肯定会迎来铺天盖地的骂声。

翻拍这部剧需要很大的勇气,就算林子轩也不会轻易去碰。

“我当然知道这部电视剧的影响力,我不是想翻拍,而是拍续集。”林晓玲解释道,“观众肯定想知道刘慧芳一家人后续的消息,十年过去了,刘慧芳和宋大成怎么样了,那个叫小芳的孩子在干什么?”

“你是说拍一九九九年的故事?”林子轩思考道。

“这和《回家》一样,一九八零年代表着过去,一九九七年是现在,《渴望》讲的是八十年代的故事,我想讲他们一家人在九十年代的故事。”林晓玲如此说道。

九十年代的故事?

刘慧芳下岗了,干起了个体经营,宋大成承包了工厂,成了厂长,王沪生下海了,做起了买卖,小芳上了大学……

这一连串的念头在林子轩的脑海里闪过。

把这些人的命运和这个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融合在一起,通过他们的生活变迁讲述这十年中社会上发生的变化,应该会很有意思。

《渴望》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观众一直关心着剧中人物的命运。

不少观众提出过要拍续集,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就这件事讨论过,主要是没有一个好本子,大家都不怎么愿意碰这个事儿。

没有好本子,演员也不想毁掉自身的形象,就这么拖了下来。

将近十年的时间过去,沉淀的差不多了,在世纪之交,两千年之前如果能推出电影版的《渴望》,影响力就不用说了。

根本不用宣传,媒体会自发的报道。

“你要想好了,一旦消息传出去,你的压力会很大。”林子轩劝说道。

虽说拍续集比翻拍的风险少一点,可要是拍不好,同样会承受很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