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姐姐》在社会上由于家庭教育问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反响。
林晓玲没想到自己拿了大奖没有出名,拍《渴望》的续集却让她被国内的百姓所熟知。
在感慨的同时,她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项目已经启动,资金会陆续到位,电影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林晓玲以往只指挥过二三十人的剧组,这次要统领上百人的制作团队,对她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锻炼。
一名导演不能光拍摄小成本电影,还要能驾驭大制作,如此才能成为大导演。
以李桉为例,刚开始拍片的时候也就是几十人的小团队,现在几百人的团队照样玩得转。
大家都是这么一步步锻炼出来的。
这次的制作班底以好梦公司和京城电影制片厂为主,林子轩和韩三平是制片人,还邀请了电影学院的教授郑洞添作为艺术顾问。
整个制作团队的水准很高,接下来就看影片的拍摄情况了。
按照拍摄计划,两个月的筹备期,七月份开机,五个月的拍摄周期,十二月份拍完,一个月的后期制作,争取在过年之前上映。
二零零零年元旦和春节的间隔不远。
那时正是迎接千禧年的狂欢时刻,《渴望》续集的上映有着特殊的意义。
“迎千禧,看《渴望》。”
千禧年意味是新的开始,《渴望》意味着对过去的怀旧。
新旧交织的年代,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恋,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