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附庸风雅的领导干部会把自己的诗集和文章自费出版,有空就拿出来显摆。
以前大家觉得能出版小说的都是大作家,现在国内的出版行业进入了平民化的时代。
即便如此,韩含的小说也备受关注,主要是他顶着一个“天才少年作家”的头衔。
这个头衔不是他自封的,而是出版社和媒体为了吸引读者弄出来的。
有了这样的热度,韩含接到了沪城本地电视台的邀请,参加一档教育类的电视节目,和社会学家、教育学家讨论素质教育的问题。
节目探讨了当下教育界的一些热点,包括上学无用论,高考改革,天才的教育方式等等。
实际上,韩含和他们根本谈不到一块去。
他只是一名高一的学生,没有那么丰富的知识面,对专家讲的专业名词一知半解,对教学改革这种话题插不上话。
节目邀请韩含更多的是因为他具有话题性,并没期望他能发表什么深刻的见解。
韩含在节目上批评了学校的教育,他不是从理论上分析,而是讲述个人的主观感受。
这给观众一种叛逆少年的印象,就是那种不听话、不爱学习的学生。
对于中学生来说,却觉得韩含这个样子很酷,敢在电视上批评学校和老师,无法无天。
十六七岁正是青少年叛逆的年纪,电视节目比报纸的传播范围更广,真人比报纸的报道更为形象和具体,所以韩含就这么成了不少中学生的偶像。
出版社对此喜闻乐见,韩含越火,小说的销量就会越好。
林子轩没有看那档电视节目,他收到了出版社邮寄来的《三重门》的样书。
出版社对《三重门》的销量很有信心,首次印刷了五万册,如果销售火爆后续还会加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