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页

十年过去了,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好莱坞大片来袭,喜剧贺岁片的出现,让老百姓开阔了眼睛,提高了欣赏水平。

把《渴望》放在二零零零年播出,或许就是一部普通的剧集,无法引起轰动。

如今电影版本仍然延续着电视剧的老路,没有太多的创新和亮点,过于平庸,就像是在看一部十年前的电视剧。

还有影评人把《渴望》续集和林晓玲的前两部电影做比较,觉得林晓玲失去了艺术触觉,没有挖掘生活的深度和力度,只是展现了生活的表面。

表面看起来往往很光鲜,但真正有思想的是在表面之下。

他们批评这不是一个拿过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导演执导的作品,更像是一部二流导演不经意的敷衍之作。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取巧的电影,是第六代导演对于市场的妥协。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影评人的看法,大部分影评人持正面评价。

《渴望》续集在国产电影里算得上诚意之作,演员的表演精湛,布景讲究,细节真实可信,没有粗制滥造,非常难得。

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待电影的评价自然也不同。

影片在时光网上的评分不高,只有六点八,一个是过年期间,上网的人不多,而且上网的大多是年轻人,对怀旧的片子兴趣不大,不觉得好看。

林子轩对此不太在意。

或许过上几个月评分就会上来,只有经得起时光沉淀的电影才能成为经典。

《渴望》续集的观众群体主要是中年人,网上不是好梦公司宣传的重点,九九年华国国内的网民数量不足一千万,不用投入过大。

目前宣传的阵地还是报纸和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只有等到网民数量过亿后才值得重视。

华国电视台在新闻上报道了观众排队买票的场景,采访了几位观众和专家,专家提出要制作优秀的国产电影,打造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