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苏韵找人的情况,何屏思很快就明白了苏韵的打算:“你想拍青春类的题材?”
“是呀,他们那些老人已经牢牢掌握住的惯性收视,我要从中争食的话,没个三五七年都入不了围。”苏韵解释道,“这样的话,倒不如自己另起炉灶,将这块蛋糕做大。”
经典的历史、武侠类等题材已经被丽映和tbb拍得颇有一定水准了,电视观众们多数也就认那几个金牌编剧金牌监制的作品,以她的年纪和资历贸贸然撞进去,双方都得碰个头破血流,说不定还得因为吃相难看而得罪人无数。
相反的,因为师奶观众多所以一直被两家电视台忽略的青春类题材,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其实这也和方茉娜当年的想法一致:能从掌管电视遥控器的师奶们手里争抢控制权的,就只有她们家里的孩子。
方茉娜当年的切入点,是利用外购动画、儿童节目来吸引儿童观众,从而达到争夺收视的目的;而苏韵接下来要争取的目标,就是那一批夹在师奶之下、儿童之上的叛逆期青少年。
再细究一下,那些叛逆期青少年里面,女学生类的观众更有收视竞争力和票房竞争力。
综合上面的谋算,然后结合赵氏电影之前习惯贩卖男星“男色”的传统,那就肯定得找陈柏杨、张榷嵘这类的生得又靓、又饱读诗书的青春靓仔。
不是说狄隆、姜达维这些当家小生他们不帅,他们不帅的话,是不会年纪轻轻就当了新派武侠片的男主角还成功爆红的。
最主要的,还是风格和逼格的问题:狄隆、姜达维这类的武侠片小生,都是因为家境不太宽裕的原因很早就放弃读书出来社会打拼了,早就已经没有了学生哥的气质,打扮起来俨然就是校霸级人物……
而像陈柏杨、张榷嵘他们,家境优渥又是留过学读过洋书的,别的不说,就那一嘴必须是经历过英文环境才能熏陶出来的英文口音,穿上套校服往校园背景一戳,那就是标准的白马王子校园男神范。
除非剑走偏锋搞什么校霸题材,不然没有什么人设能比标准款校园男神更能打、也更能吸引男女学生的目光。
苏韵目前要求稳,那就必须得是把阔别已久的好朋友们包装包装,推出去卖弄姿色换取相应的回报——虽然听起来活像个没良心的人渣老板,但是这年头要做老板的人,都是不怎么需要良心的……
唯一要良心的嘉艺电视台前老板、巨商何左之大佬,在卖出了嘉艺又发现嘉艺被新老板糟蹋到破产停播之后,自掏腰包给台里因故失业的员工支付了员工遣散费——搏是搏得了仁厚精神的好名声,但到底亏了多少,这就全靠他家底厚撑得住了。
也许真是龙生九子各个不同,何左之乃是香江开埠后首富何栋的私生子,而其父的兄弟之孙,就是澳城赌王何庸新。
但相比起事业心极重、做事强势又不留情面所以对家繁多的赌王何庸新,做商人的何左之却是因为性格仁厚而左右逢源颇得美誉——当然,苏韵也是后来才发现,从自家师父吕少龙这边往上算过去,师父的母亲也是何家收养的欧亚混血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