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生麼么已经打理好孩子,林承祖看都不看一眼,只关心豁出性命为他生子的杨雨生。

杨夫郎看着他们夫夫恩爱的样子,用帕子压下眼角的泪水,接过杨雨生的第一个小孩,满脸慈爱地看着他。

“恭喜杨夫郎,小林夫郎这一胎是个小汉子,您瞧瞧这身子骨,一看就是个体格健壮的。”接生麼么喜气地同杨夫郎说话。

林夏至还是不敢抱这种刚出生的婴儿,只在一旁看着。

明明小年糕是足月出生,小侄子有些早产,小侄子却比小年糕刚出生时体格健壮一些,胎毛也要更浓密,或许这就是小哥儿和小汉子的区别。

不等林承祖同杨雨生腻歪完,杨夫郎抱着还没睁开眼的小家伙过去给他们二人看。

杨雨生满脸笑容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感受着那种血脉相连的滋味,眼里、心里全是满足。

林承祖小时候抱过弟弟们,他从杨夫郎手中接过新鲜出炉的儿子,同杨雨生一样挂起满足的笑容。

林夏至这时就退出了产房,出去看厨房准备的牛奶和米糊,免得饿到他的小侄子。

杨雨生一生产,林家众人便忙碌起来,以杨夫郎为首,专门有一个下人照顾杨雨生坐月子,小米团和小年糕的吃食还是钱氏专门做。

小侄子的小名已经定了下来,就叫小米团,和小年糕一样都是用吃食取名,以后林家说不定继续沿用这个习惯,都用吃食给孩子做小名。

有了李秀在前面,下人们有了照顾坐月子夫郎的经验,林家也早早地预定了别村的产仔母牛,小米团比小年糕先一步喝上牛奶。

给孩子喝牛奶已经是林夏至目前能够做到最好的婴儿食物了,至于现代那些调配出来的什么专门婴幼儿奶粉,他是没办法。

家里虽然忙,却也没有乱了手脚,而且众人因为杨雨生安全生下小米团松了口气,生孩子如同在鬼门关走一遭,现在总算不用担心了。

林夏至这时候收到老秦头的话,说他已经研究出来了在家中如何布置运水的竹管。

这件事林夏至一直惦记着,这两天家里的事一大堆,天气越来越热,小婴儿也从一个添加到两个,每天换洗的尿布都是一堆,用水量也是蹭蹭上涨,每天下人从后院的水井提水都要来回不知道多少趟。

老秦头既然说他已经研究了出来,林夏至自然不想拖着,马上让人回话给老秦头,让他做好了足够的水管接口,就来林家把竹管装上。

要用竹管在家里运水,必然得有一口大缸。

这口大缸的下方得有一个洞,洞连接竹管,才能顺利将水从大缸运到房子的各个地方。

要做这样一个大缸,肯定得找陶坊定制,光是林家就至少要两个大水缸,还有林家豆腐房,那边需要的水量更多,林夏至直接让人去定了八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