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页

无独有偶。

过了没几天,文徵明忽然听说他的朋友顾从义也买到了一幅自己老师的画,他立刻赶到顾从义的家中,准备借来观摩一番。

可让文徵明感到吃惊的是,当顾从义领着他看到那幅画后,他发现这幅画和自己家里的那幅画一模一样,就好像是双胞胎一样。

让文徵明哭笑不得的是,他一问才知道,顾从义的这幅画跟他的那幅画都是同一个地方买到的,而且价格还更低。

这还用说吗?文徵明和顾从义两个人买来的画都是仿制之作。

连文徵明、顾从义两个人都会买到伪作,更遑论其他人了。

书画造假的方式,大致上包括摹、临、仿、造等多种手段。

其他三种暂且不说,光说这个“造”,除了有“生造”、“硬造”之外,还包括了改、添、减、拆、揭等,花样繁多。

“改”就是将一幅书画上的名款、印章挖掉,改成古代某位大名家的款识,一幅没什么名气的作品,就成了名家大作了;

而“添”,则是把普通人的无款作品,添加上大名人的款识;

“减”的意思,就是移花接木,把古代名家的款识,从小幅作品上裁减下来,放到他人的大幅作品上,因为尺寸增大,价格也自然也会飙升;

“拆”,就是将一件书画作品拆成多件,例如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被人裁截成了两段,而宋朝画家米友仁的《五洲烟雨图》也被人裁割成了好几段;

至于最后一个“揭”,指的是装裱师借书画作品再次装裱的机会,把宣纸揭成几层,同样一幅画作,就揭成了多幅。

而除了改、添、减、拆、揭这些手段之外,一些临摹画家也常常采用古代材料来作画,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别说帛纸可以采用古代的,就是连印泥,仿制者也能搞来老印泥,让一些藏家难辨真伪。

所以说,古董收藏水很深,入行书画需谨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