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见老板跑过来时将那黑乎乎的圆东西踢了一脚,那东西翻了过来,这,这不就是干香菇么?
王素素有些激动,也不管那老板凶神恶煞般的神情,抓着老板的袖子道,“老板,这东西,卖吗?”
山货店老板看了一眼她手上抓的干香菇,挑眉道,“那垃圾东西一二个月都没卖出去,是岭南那边商人带过来抵债的,还说好吃呢,你吃吃看,又硬又干难吃得要死。”
不过老板没有被她的话给糊弄过去,而是指了指地上的苜蓿道,“这个,你打算怎么办?”
苜蓿其实就是草头,一堆草头掉地上,王素素无奈只能道,“那我买了吧。”
老板哼了一声,意思算你识相。
王素素发愁了,这钱还没开始赚呢,就先赔了,真是出师不利,不过发现香菇,让她还是很惊喜的,于是对老板道,“老板,这香菇,能不能卖我?”
老板看看他,从柜台下面提出了一大袋的香菇道,“你居然要这东西,真古怪,拿去吧,四十文钱,我就赚个本钱。”王素素见这么一大袋,连袋子都免费附送,十分高兴,连忙同老板道谢,提了草头,买了香菇,她打算今天就开始做包子去,兴冲冲地回家,打算试试看,王氏菜包,想想都流口水啊。
回家路上,王素素一路想着需要的步骤,现在她还缺少蒸笼,也没有可以挑着上街的担子,但是她觉得不急,先把吃的做出来才是王道。
找了刘大娘,问她哪里有卖砧板。刘大娘支着腰大笑道,“哎哟,小娘子,你真逗趣,这砧板山上随便找个木桩子锯下来就行了呗,哪儿还需要买呀,体力活就该找你家郎君。”
说完就从家里拿出一把锯子借给她,一点都没有疑心王素素会借了不还,让王素素感叹唐朝的民风真是淳朴,看来读书时候说唐代人夜不闭户是真的。
王素素握着锯子,想着如果找魏长卿,他估计又要乱开条件,于是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在后山上确实有不少木桩子,可是王素素从来没有锯过木头,把锯子放上去,不管她用多大的吃奶的力气,那木桩子依然岿然不动,不损分毫。
一个小时之中,王素素被累得人仰马翻,而木桩子却直挺挺的呆着,如果能笑的话,估计现在木桩子的嘴都要合不拢,不用她动手,自己就笑成两瓣了。
累了半天,王素素有些想放弃了,提着锯子先去找坊中那个卖竹器的。卖竹器的是个老头,头发都掉得差不多了,可是东西却做得非常有水平。
王素素把自己想要的样子跟那老头说了,老头很爽快,拍拍胸脯道,“小娘子放心,就包在我身上了。”
付了定金,先买了粗糙的甑,这甑也是一种用来蒸食物用的炊具,不过和王素素自己设计让老头制造的蒸笼不同,利用率太低,不适合大批量的生产。
王素素早已立下志向,人家湾仔码头、老干妈都可以做成连锁,她的王氏包子当然也要批量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那是一个合格的手工艺者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