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倒是没想到他杨绍慕命这么大,他派去的这么多名刺客到了后面连一点消息都 没有返回,不用说那些派去的刺客早已经命丧黄泉了。

他就不信了,他杨绍慕每一次都能有这么好的运气躲过!

明明他才是大皇子,怎么偏偏是杨绍慕那个窝囊废坐上了太子之位。若是没有 了杨绍慕那个窝囊废,坐上太子之位的就是他,日后当上皇位的就是他大皇子杨绍 勇!

明明去往南边赈灾一事是他先向父皇提出来的,最后又是落到了杨绍慕的头上 。不然今日被天下读书人所赞成的就是他大皇子杨绍勇,而不是他什么太子殿下了

j

想到此,杨绍勇眼里的暴戾之气是怎么都掩不住。

“砰砰砰——”

屋里传来砸东西的声音,宫里来了人,贵妃娘娘派了宫中的麼麼来请他们家主 子入宫。

“主子……”

听到屋里的声音停歇了,在门外守着的下人不得已只能进入,冒着被他们家主 子打死的可能,战战兢兢的说道,“主子,宫里的来了人,请您进宫一趟。”

杨邵勇的暴戾的目光扫过进来的小厮,胸膛上下起伏,最后收回了目光,往外 面大步的走去。等到他们家主子走出去后,小厮是软了腿,急急忙忙的从地上爬起 来,跟在他们主子的后面伺候。

京城前段时间也下了许久的雨,到了雨停了之后,每曰都是大太阳,天气一天 比一天炎热。天天的大太阳,地面已是被烘干了,风吹来都能吹人一脸的沙子。

一辆马车跑在街上,路上的行人早就习惯了京城的车马往来,听到声音就下意 识的避开,免得被马车撞到。

在京城中住的都是达官贵人,若是被马车撞死了也是自个活该,连讨回公道的 地方都没有,百姓们对这些不公平之事早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少爷,天气炎热,奴才让厨房那里给你煮了一碗银耳羹,您喝一碗解解暑。 ”门外厚着的奴才趁他们家少爷放下手上的书的一会,端了一碗银耳羹进来,担心 他们少爷读书读的太累了。

“放下吧。”陆知书看了一眼,让奴才放到桌子上。

他并未住在他大伯的府上,而是家中给他在外面买了一座宅子,自己住在了这 边,家中安排了仆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除了上国子监读书之外,回来陆知书就是 回到了自己的这个小院当中,在书房里读书。

小奴儿看了看,到底是知道不能打扰他们少爷读书,把银耳羹放到了桌子上, 人犹犹豫豫的就出去了。

陆知书并没有注意到小奴的神色,目光平静的望着屋外。

今曰国子监休沐,陆知书从国子监回到了家中,在书房里读书。外面的事情他 多多少少都听说了一些,书院里的同窗们也在议论,只是陆知书从来不与人谈论这 些事情,只安心读他的书。

他到京中已是五年有余的了,家中长辈在京城为官,得了能入国子监读书的名 额。是以家中的父亲叔伯们经过商议过之后,把他送往了京城读书,那一年陆知书 就到京城来读书了。

京城路途遥远,再加上他在国子监读书没有太长的假期,因而这五年多的时间 以来,陆知书并没有再回去过清平镇一步。

幼年时读书的同窗好友他至今都还记得,到了国子监读书之后,陆知书才知道 自己与别人的距离在哪里,为什么他当年总是考不过李问,是以他在读书上下了比 以往更大的努力。

到京城读书这几年,陆知书并未再遇到像从前那样的朋友知己,没有人像李问 一样不畏他的冷脸,还总喜欢往他面前凑。也没有人能像李问那样,让他愿意去亲 近,当成朋友那样交往。

这几年来,陆知书只与李问有过联系,与沈子敬他们倒是没有联系了。两人之 间有过几封信件的往来,所以陆知书知道他前脚一走,李问就到了南阳去读书,两

个人刚好错过了,没有见到一面,他人就到了京城。

当年的府试一过,陆知书就被家中父亲送去了南阳读书,后面的院试也是在南 阳考的,并未再回去曲安府考试,因而并未与他们碰上面。

算算时间,他们已是有六七年的时间没有见过面了,不知道对方是否还记得有 他这么一个好友。

三年前,陆知书没有参加那一届的科考,一是他自己对自己没有太大的把握考 好,二来他是知道李问延后一届再考,他想和李问在同一个考场上再度相遇。

即便是这么多年没有再见面,两人不在一起读书了,陆知书相信以李问的成绩 一定会考过乡试,到时候到京城来参加会议,届时他只要在京城等着他到来就好。

“我在京城等你,你会来的是吗?”陆知书嘴角勾起浅浅的弧度,再度拿起手 边的书,专心致志的看了起来。

“阿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