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宁博裕执意要换了人选才肯做亲的原因。

再是忠勇,到头来也只怕是一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阅遍史书浩荡,有哪一个皇帝能容得下一个手握重兵的前朝武将?!有外敌的时候,自然是要安抚重用,但……若外敌没了之后呢?

就不要说卫家那样的前朝旧臣,就哪怕是在位天子亲自提拔任命的将领,都还有个功高震主的说法,战败是罪,战胜也是罪,端看圣心到底信不信你而已。

对于掌权者而言,想要除去卫家,不过是举手之劳,甚至无需明示于人。

而今看着还在,也不过是留着还有用处罢了。

只怕卫家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宁博裕心不在焉的端着茶盏——否则能十余年都乖乖缩在边关低调行事?

别看现如今和鬼方打得有声有色,据说军情急报一封接一封的往帝京送,可实际上怎么样谁知道呢?

宁博裕心中冷笑。

畏惧君王,养寇自重,自古不知多少人玩过这一套,早就不稀罕了。

日后……也不过就是看到底是卫家发难还是朝廷降罪罢了……

就连仁德如宋祖,黄袍加身后都还搞了个杯酒释兵权,那还是宋祖自己带出来的武将呢。

而卫家,就连前周都容不下,而今已是大夏,改天换日之下,可从没听过有哪个为人君者肯放着个前朝武将招摇的!

反复无数次的推敲和盘算,宁博裕到底还是相信了自己的推断——卫家,迟早都会倾覆。

若是倾在边关,或许还能得一个褒奖,毕竟文死谏武死战。

但若有回京的一日,只怕想死得好看还不容易了……

宁博裕和纪正则密议许久,彼此都算放了心,然而却就在不久之后,纪家无端端被撸了皇商资格这件事,却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将他们两家抽得头晕眼花。

如果说宁博裕之前还对自己的推算谋划成竹在胸,此时的他却再也不敢说自己能揣摩圣心。

而纪家世代从商,对于官场上那些尔虞我诈,纪正则还不如宁博裕老辣,宁博裕尚还撑得住底气,纪正则却已经慌了神。

要论起实际的收益,纪家富贵泼天,并不是太在意皇商的那一笔进项,毕竟从先帝段熙文到当今段铭启,面对的都是被前周挥霍一空的国库和边关连年战火,为了筹措军饷,安抚百姓,又不能太过苛捐重税,天子都是习惯了百般省俭的。

但皇商这两个字,代表的却是商贾人家最高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