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缴来的魏国军粮,已经发到农户手里了。”常歌欣慰道,“先生动作好快。”
祝政朝他微笑:“还是多亏将军妙计,缴获虎头山军粮。不然,他处的粮食过来,再快也得十天半个月。”
窗户里飘出低低的歌谣,听着不像是楚歌,倒像是大周雅乐。
常歌听了片刻,恍然大悟:“这不是那日,先生在城上奏的曲子么?”
祝政也聆了片刻,方才道:“还真是。”
这时候拦路的二娃子抱着碗白米饭转出来了,估计是刚挨过打,还眼泪汪汪的,他将碗一递,朝常歌道:“喏,咱俩都是天神将军,将来都是要打魏狗的,不能饿肚子,我分你一点。”
常歌哭笑不得,连说:“不必。”
“二娃子!”
那小孩一抖,接着一农妇抄着勺子就转了出来,一眼见着屋外的祝政常歌,脸色一变,慌张地抓了下麻布衣衫,点头道,“大老爷。”
她一把扯过小孩,连声怨他什么人都瞎招惹。
常歌下马,同她回礼。见那小孩又要挨揍,忙帮着开解。
农妇见他和蔼,同那些趾高气昂的土豪乡绅不大一样,这才收了手。
“劳烦问您一下。”常歌道,“刚刚在屋外听到有人哼唱大周雅乐,是您么?”
农妇连连点头。
“您哼的,是什么曲子?”
农妇将下摆一抓,淳朴一笑:“我也不大懂得,只知道是我们襄阳城天神将军的曲子。”
小孩抱着她,嚷嚷道:“是我们放天灯求来的天神大将军!”
祝政莞尔,常歌倒有些不好意思。
她打量了一下二人,谨慎道:“老爷们,外地来的吧?幸亏你们是现在来了,赶上了好时候,再早些过来,咱襄阳城还被魏军围着。我们这是穷人有穷福,住在城外头,躲了这一灾。听说襄阳城里头,断粮都断了好久,死了好多人呢!”
“后来说是老孙头带着襄阳百姓,放天灯请神,这才请来了位下凡的将军。”
常歌估摸,“老孙头”说的应该是襄阳太守孙廉。
“我记得那天晚上,天神将军来得晚,一开始襄阳城还是破了,半夜里多少人敲门,我从门缝里一看,全是满身血的人,家里就我和二娃子,哪儿敢开门啊!接着,又围了许多天,有一日日头红的很,那魏军又来了好大一批,我怕得厉害,和二娃子躲了起来,结果听着琴声大作,不知怎么的又起了山火,我还惆怅呢,想着今年襄阳可真是遭罪啊,那火居然被一场急雨给灭了——都说是天神将军呼风唤雨,护佑我襄阳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