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的断代方法,将澧西各个文化层,以西周各王为名称。
如:第一期是“文王迁澧至武王伐纣”,等等,这样的断代法称为“间隔的”。
而《蒋文》作者本人,曾在澧西主持过考古发掘,其报告在1992年公布。
他所用的断代方法,称为“渐序的”,就是将各个文化层以大概的年代范围标出。
如:第一期是“先周期”。
二者的区别在于“间隔法”要求各期,在具体年代上有明确的上下界限。
相邻各期,在时间上必须彼此断开,不能有交错;
而“渐序法”则没有这样的要求,只标出笼统的王朝的早中晚期。
《蒋文》强调,在商周考古中,“工程”的“间隔法”非常不实用。
因为出土的陶器、谷物、木头等物品,并非随新王的即位而改变。
再者,从某下层取出的样品,并非肯定代表这一层的年代。
比如:做棺材的木料,可能在过去就已经准备好,并非在死者去世的那年砍伐的;
因此它的碳-14数据,就不能视为它隶属的那个文化层。
《蒋文》的结论是,“工程”所谓的“多学科研究”的创造,主要还是用非文字证据的研究来解决西周年代问题。
而考古地层的划分、出土陶器的分期,以及年代误差,有数百年的碳-14技术。
这对史前考古很有帮助,根本不能应用在需要具体年代要求的西周年表的研究方面。
从学术角度看,《蒋文》对“工程”的批评有理有据,是非常客观的。
“工程”所犯的错误,不是某个学术观点上的,而是方法上的,是致命的。
在会议上,蒋祖棣向与会者,口头介绍了他的文章的主要观点。
最后并以自己带去的计算机,和OxCaI序列程序,当场对“工程”公布的碳-14的若干数据,重新进行验算。
既然是反对人士,结果很明显与“工程”的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