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众人现在没有家里揭不开锅的地步,所以到各个粮铺购粮的百姓,还能自觉维持秩序,再者有店铺伙计的调和,也能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不然情况更加混乱,尽管如此,来迟的人不免有些怨言。
“这么多人,轮到这里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时辰了。”一个年约二十多岁的小伙说道,眼睛溜溜直转的打量着排在自己前面的数百人,语气中透着一丝埋怨,几分着急,仿佛在喃喃自语,不过声音似乎有些大,旁边的人都听到了。
干巴巴的在等待,旁人也有些无聊了,自然有人搭腔道:“后生,莫急,总会轮到的。”这是个忠厚长者,活长久了,自然有几分见多识广,该经历的也都经历了,阅历自然比较丰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脸上仍然是笑呵呵的表情,丝毫没有一丝不耐烦之意,与旁人的浮躁不耐形成鲜明的对比。
“老伯,话可不能这样说。”小伙反驳说道:“如果是一两个时辰,自然没有什么,小子还能等得起,但最怕的像昨日一样,轮到我的时候,店铺就关门打烊了。”
“呵呵,如今时辰还早,也不至于。”忠厚老者笑道:“估摸着,到午时时候,也该轮到我们了。”
“等到中午也倒无妨,最怕的是……”小伙故意叹气说道:“如同昨日一样,店铺断粮了就麻烦了。”
老者和小伙的对话,附近排除的人也听见了,毕竟有前例,觉得小伙说的有些道理,本来就有几分心思浮动的百姓,不由得泛起了些微彷徨。
“小子,不可胡言。”所谓人老成精,老者也察觉旁人的异样,而且也隐隐约约觉得小伙之所以这样说,好像是想煽动众人慌乱,以借乱挤上前,连忙敛容说道:“杭州有范相公在,有出得了什么事,况且昨日断粮之后,过了片刻不是又供应上了吗。”
“说的也是,听米铺里的伙计说,昨日是有些突然,一下子涌来那么多人,店铺准备不足,今日自然不会再发生这样的情况。”有人插话赞成说道:“而且老伯说的也是,有范相公在杭州,绝对不会放任此事不管的。”
在大宋,范仲淹的名声,可谓是名闻天下,妇孺皆知,而且以前他在杭州任过地方官员,百姓自然知道范相公是位好官,闻言纷纷附和起来。
“那是。”见众人议论得热闹,有人不甘寂寞说道:“听我在州衙当差的一位亲戚说,范相公已经想到办法筹集米粮,而且再过几日,朝廷的粮船就要到了,有好几十万石呢,能将诺大的杭州市城给堆满了。”
固然是以讹传讹,但是在这个时刻,却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附近的百姓一听,顿时安心了几分。
“几十万石?这些小民还真是敢想啊。”
烟雨楼中,某间装饰华丽的雅房内,一个身穿绸缎的中年人微笑说道,嘴角掠过淡淡的讥讽之意。
“几个平头百姓之言,理他做什,想来再过几日,他们就知道那所谓几日就到的赈灾粮船,根本就是镜花水月。”房中桌案旁,有个衣服华丽,像是富家公子的人举杯抿了口香淳的美酒,笑道:“杭州有范仲淹,那又如何?一样不是要求我们。”
“自然如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范仲淹再如何睿智贤能,也不能像神仙一样,凭空变出米粮来。”这话引得房中某些人一片附和,笑语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