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页

镰锤社的革命工作者只需要一个可以说的过去的理由,现在整个镰锤社的军队一定程度上是靠改造世界的信仰支撑着,没有解释自己行为正义的解释,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的军队很快就会像清朝的旧军队一样堕落。

基层干部知道自己的使命后,不再为这些混在旧阶级的“好人”烦恼。

新制度的建立具有必然性,不能被少数人所阻挡。

于此同时,对俘虏军队的思想改造也在进行,这个年头清朝官员喜欢用良家子弟当兵,而且这只湖北军队多是在当地召集的,给他们换一种思想加以训练就是一只革命队伍,镰锤社在湖北的这一此成建制的消灭湖北清军,可以说是将十几年后武昌起义的新军前身给一锅端了,汉阳兵工厂三年来积累的步枪损失大半,剩下的清军龟缩在武汉不敢出头,被五千镰锤社的军队压制住,坐看长江北岸改天换地般的土地革命。

说到汉阳兵工厂的产量真心悲剧,1896年,兵工厂开始生产步枪,还是单发的,一年之内只生产了1300杆,整个清军加上外购的武器现在全丢在鄂北了。

而此时在大别山区,一个兵工厂正在开工,生产步枪,步枪的钢管是皖钢生产的,由程攀走私过来的步枪,步枪撞针是由打造锉刀的高碳钢改造的,这个锉刀几个月前皖钢生产的还不合格,采用的是德国进口货,随着冶炼技术提高。

t12的高碳钢制造皖钢已经能合格生产了,这全取决于皖钢严谨规范的管理。

而大别山区负责的就是打造零件,加工军用木材制造枪托,整个生产过程直接按照土共抗日期间制造八一马步枪的生产技术来做,土共憋在山区中40年到45年一共造了9000杆,程攀在大别区的产量要高一点,首先钢管和各种原材料不缺。

1896年,一年一共生产了三千杆,97年年初到现在5月,生产了两千余杆而且产量还在上升。

这种步枪要比历史上的马步枪要长,程攀不缺材料,拼刺刀的时候枪短一截是要命的,口径和汉阳造是一致为了后勤,但是结构上卡壳等缺点还有的,子弹射程……程攀将其定在三百五十米左右,远低于各国制式步枪的射程,由于过于简陋,被程攀命名为简式步枪。

用一位英国军官的评价来说,简式步枪各方面卡在步枪的最低门槛上,以技术来讲实在可笑,以国家的角度来看危险异常,它的门槛太低了。

现在欧洲已经进入后膛枪时代无革命的时期,几十万军队霸占工业中心足以控制中国两个省面积的国家,只要保持军队稳定,国家根本翻不了天。

但是欧洲列强还拥有广大的殖民地,依靠这种低门槛的武器加上农村包围城市的政策,在印度,北爱尔兰,北非,手持简式步枪和正规军打游击战的军队比比皆是。

这是殖民国家最痛恨的武器。

由于简式步枪易生产的特性,镰锤社在革命初期五年之类一直被镰锤社的军队作为制式武器装备,供应数量庞大的革命军队作战。

现在这五千杆简式步枪装备了扩充的军队中,开始安徽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