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弘化九年,秋。
鞑靼国图岩大汗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单方面撕毁与大月氏的停战协议,并调动步骑铁甲等多兵种,以及六万民夫,悍然向大月氏发动了大范围的进攻。
而此时,距离双方签订停战协议才不过距离月余时间而已。
鞑靼人也是游牧民族出身,骑射之术丝毫不逊于大月氏胡人,此次出站比之前的声势更大,准备更充足。
秋日阴沉的草原上,一片枯黄败落的景象,滚滚如潮的马队车队整齐有序的进发着,步兵长枪如林,骑兵弯刀森寒,势如破竹般杀向两军停战协议中划定的交界地——克日伦河。
六万民夫俱是大月氏臣民,是鞑靼复国之后以雷霆之势攻破多处城池与牧区之后掳来的,在鞑靼人钢刀的威逼胁迫下运送粮草辎重,而当即将撞上大月氏守军时又会将他们推出顶在最前。
他们是苦力,也是人质和垫刀石,但偏偏每人都配了刀枪。
如此一来大月氏方就很难受了,若是不顾一切的强杀,这些都是他们的百姓,随意屠戮将令己方将士心寒,极为有损士气。
可若是不杀,他们手里有武器,身后又有鞑靼督军虎视眈眈的殿后,谁敢后退半步不止要当场格杀,回头还会连累他们在大后方的家人和族人。
于是,一方毫无顾虑,一方畏首畏尾,高下立判,即便大月氏总兵力仍占有明显优势,还是在短时间内被鞑靼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只是三天,鞑靼大军的前线无比顺利地向前推进了近百里,重要险地之一的马鬃山被占据,旋即分散的大军迅速围拢,直逼银山关。
而大月氏方也迅速做出了回应,果然如宁嵩所料,所谓前去梁洛城追缴大皇子布脱的十万大军完全就是个障眼法,又是一个“号称”而已,当鞑靼大军撕毁协议断然出击时,银山关突兀的出现了数万大军,军容整齐,粮草充足,一看就是早有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