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基建工程!此乃国之重器!

众人听到这话顿时一愣。

“最简单地,便是修路造桥!”

李祺再次提出了修路大计!

先前他与太子标筹划良久,也只是推动了重点大城的修路计划。

比如金陵帝都,比如扬州、开封等地,而寻常州府则是无动于衷,不是他们不想修,而是压根拿不出这个钱来。

现在朝廷富裕了,正是花钱的时候,那么修路当然要提上日程,不但要修,还要全面普及!

“父皇,各位大臣,相信大家对水泥马路的价值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昔日天津与京城之间,若无此路面,往返之路颇为艰辛,耗时长达月余,甚至更久。”

“然而,自从铺设了坚硬的水泥路面,交通往来变得极为便捷,仅需半个月乃至十日便可往返,极大地改善了民众的出行条件,推动了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

“设想若是大明各省份皆能铺设如此水泥道路,实现州府郡县间的路面连贯,必将极大地促进货物流转与人员往来,对我国大明的繁荣富强极为有利。”

“不可否认,仅就灾害应急而言,昔日各地上缴的税粮往往需耗时数月才能抵达京城。加之道路崎岖难行,运输途中的损失颇为严重,常常出现一百斤粮食在路途中损耗近三四成的情况。”

“然而,随着水泥马路的铺设,运输时间得以大幅缩短,损耗也相应减少。今后朝廷在进行赈灾工作时,面临的压力将大大减轻。因为一旦某地遭遇灾害,其他地区便能迅速调集粮食进行支援。”

李祺环顾四周,再次展开关于修建桥梁与道路的深远意义及其益处的论述。

“致富之路,始于脚下;修路之要,众人皆知。”这是流传至今的智慧。

道路的价值无需置疑,如今大明已经掌握了水泥的制作技术,水泥马路自当在大明境内广泛铺展。

华夏这片土地,深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自古以来便多灾多难,南涝北旱或北涝南旱的景象,几乎是年年上演,鲜有风调雨顺之时。

因此,赈灾之事,成为了历朝历代朝廷关注的重心。

在赈灾工作中,粮食供应至关重要。

民众若腹中空虚,便会无所不为;而一旦温饱无忧,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