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人皆分得了一小块,粮食亦当场分配。他们三人虽未直接阻止此事,却全程参与其中。因此,当宰相要求他们将那些物资夺回并归还工部尚书时,他们断然拒绝。
宰相鲜少被武将拒绝,即便以往提出更过分的要求,武将们通常也只是沉默以对,从未公然违抗。然而此次不同,这让宰相怒不可遏,他厉声质问:“为何?”
郑忠夫答道:“此乃国王的口谕,——国王殿下亲口说了,谁从朝廷官员帐篷中搜出粮食和肉类,便归谁所有。那些肉类和粮食皆是将士们从工部尚书的帐篷中搜出,依国王之命,理当归士兵所有。
这是国王的旨意,我等不敢违抗宰相之命,但更不敢违背国王的旨意。”
宰相顿时语塞,此事他亦知晓,却未虑及此层。如今郑忠夫以此为由拒绝执行命令,他无言以对。
宰相的本意并非替工部尚书出头夺回物资,而是欲借此震慑士兵,令武将劝阻士兵闹事,恢复秩序。只要秩序恢复,他们便安全无虞。
然而,意料之外的拒绝令他无奈,只得道出召见三武将的直接目的:“既如此,你等速去调一支军队护卫本相及国王的帐篷,刻不容缓。若国王与本相遭士兵冲击,你等不仅官职难保,恐性命亦难存。”
宰相声色俱厉地咆哮。
然而,郑忠夫等人依旧摇头:“调兵非宰相一言而定,需国王圣旨及调兵军符,缺此二者,我等无法调兵,士兵亦不会听从。”
宰相自然知晓调兵需此二物,怒道:“现非行军作战,亦非调兵打仗,仅是令你等调兵护卫国王与本相帐篷。本相将令侍御史同往,他身为统帅,有权调兵,由他下令,你等执行,这总可以了吧?”
在宰相看来,此举应无阻碍。然而,郑忠夫三人仍摇头道:“调兵非宰相大人所言那般简单,这三万余士兵,我等三人并非全识,甚至绝大多数并不相识。
即便相识,若无军队指挥权与调度权,即便关系再密,乃至亲父子,亦不会听从调兵之命。无此二权,我等所言如同虚设,无人理会。
至于侍御史同往调兵,各级将领与士兵是否服从其命,全凭其定,我等劝说无济于事,此等事我等不会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