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强压怒火,耐心劝其变通执行,先调兵护卫,不论手段,因其在军中威望甚高,只要开口,必能调兵。然此次三武将仍未应允,且所持理由堂而皇之,令宰相无从指责。
宰相终于恍然大悟,这三位分明是在与他公事公办,他们并不愿在这件事上配合,助他与军队及士兵对抗,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军队的一员。在军队与文官、国王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时,他们始终站在士兵一方,又怎会帮着国王和宰相去对付士兵呢?
若平日里他们能得到国王和宰相的尊重,哪怕仅是表面的尊重,此事也会容易得多。偏偏这些年来,国王、宰相及朝廷一众文官皆未将武将当人看,平日如此对待这些武将,又怎能指望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此刻,宰相不禁有些后悔平日做得太过分,未曾想到将来某时竟需依靠这些武将来处理文官难以应对的事务。然而,宰相却拉不下面子道歉,更不愿说些好话,只是阴沉着脸,使出惯用的手段,问道:“说吧,你们要什么代价才肯调兵过来?”
如今,宰相别无他法,只能依赖这些军中大将去平息士兵哗变。郑忠夫等三人相互对视一眼,齐齐摇头。
郑忠夫道:“我们并非要挟才肯办事,而是此事我们确实无能为力,因为我们没有统兵权和调兵权。正如一位出色的厨师,手中却无米面及烹饪所需的蔬菜肉类。
大宋有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正是我们目前的处境。因此,很抱歉,我们确实无法调兵,因为我们没有这项职权。”
“既然如此,我这就去找国王为你们调取兵符,这总可以了吧?”
“当然可以,只要授予我们调兵之权,我们自会约束管理好部下。”
三人心中暗自欣喜,没想到此事竟让他们重新执掌军权,尽管在他们看来,这种执掌只是暂时的。待此次哗变平息后,他们的军权恐怕又会失去。
然而,那也无可奈何,能重掌军队已是他们梦寐以求之事。经历了多年屈辱,他们心中的怒火已如蓄势待发的火山。
他们自己或许也未察觉,一旦条件成熟,这屈辱与愤怒便如火山爆发,或将焚毁整个高丽政坛。若大宋皇帝赵桓此刻在场,必能深切感受到为何若干年后高丽会爆发军人政变,这种政变正是由一次次火山般的积怨最终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