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会战”是南梁与北魏国运的分水岭。自此以后,北魏一步步走向衰亡。
元恪的第一位皇后于氏是前领军将军于烈侄女、现领军将军于忠的堂妹。
于皇后在506年生下皇子元昌。可惜3岁时夭折。不久后于皇后也去世,年仅20岁。
元恪的第二任皇后高英,是前文昌皇后高照容的侄女,也就是首宰高肇侄女。
高英生育一子一女。可惜皇子也早夭,只保全了建德公主。
也就是说,皇帝元恪的两位皇子都死了,只有几个女儿(公主)。
这时候,皇帝后宫里有位妃位只是“承华”(从三品下)的女子出场了。
她就是胡仙真。
胡仙真怀孕后,她的好姐妹都替她祷告:肚子里是位公主。
因为北魏有“子贵母死”祖制,如果胡仙真怀的是男孩,生下来就是皇帝唯一儿子。
这样的话,胡仙真定会被处死。
可是胡仙真却对好姐妹们道:皇上现在最需要的是皇子。如果我肚子里怀的是儿子,死也愿意。
这话自然也传到皇帝耳朵里。
510年,胡仙真果然诞下一位皇子,取名元诩。
512年,皇帝元恪力排众议,废除“子贵母死”制度。
同时,皇帝立元诩为太子,晋升其母胡仙真妃位为“充华”(二品上)。
这下子皇室总算有了继承人。
皇帝给太子选定的老师是中书监崔光。
崔光出身东清河崔氏,是北魏此时汉族势力代言人,影响力很大。
元恪晋升崔光为太子少傅、右光禄大夫。
这时候,皇后高英与太子生母胡仙真的暗中较量也开始了。
高英与胡仙真的较量中,还有第三方势力参与:前皇后于氏家族。具体来说,就是领军将军于忠。
于氏家族坚信:前于皇后及皇子元昌是被高家暗害致死。
因为,于皇后及元昌之死非常蹊跷。高家是唯一有条件谋害他们的人,也是唯一得益者。
因此,在高英与胡仙真的较量中,于氏家族成为胡仙真的天然盟友 。且是不求回报的那种。
514年冬天,北魏皇帝元恪集结15万大军,由首宰高肇亲自统帅,进攻南梁辖地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