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陆天明提出的第二个议程,是关于山南铁路过境,全县动员的问题。

根据燕京沈阳的电话,基本可以确定铁路过境山南的事实了。现在只需勘探队全面勘探过后,便可以正式改规划了。

山南铁路过境的消息,早就在全县传得沸沸扬扬。

毕竟,一个全县都没一条铁路的山南,是多么渴望能有一条铁路飞跃山南的山山水水。

不少人知道,这条铁路是当时的县长陆天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争取过来的。山南通了铁路,就好像一个人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从此将有腾飞的机会。

但是,还是有不少人担心。因为,一个传言在社会上疯狂流传。那就是山南要想通铁路,首先得自己掏钱出来建设。

山南能掏的出那么多资金吗?

毕竟,铁路的建设费,可是按米计算的。一公里的铁路线路,就有可能投入上亿的资金。

按照陆天明的设想,未来的铁路将由山南县东西贯通。总长将达到四十公里。如果加上在山南建设的客货两用车站,总投入要超过五十亿。

有人算了一笔账,除去国家投资,省市配套资金,山南还需要拿出不低于十个亿的资金来投入。

十个亿,是山南将近二十年GDP的总和。

况且,省市配套资金能否到位,还是一个未知数。

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山南铁路过境的梦想就有可能再次落空。

按照以往惯例,山南县主要的投入,就是解决铁路建设的征地赔偿问题。

如果换在别处,光是征地费,就能给地方政府带来一笔丰厚的收入。可是山南的铁路,并不在原来的规划范围内。

因此,山南争取了权益,就必须得为之付出相应的代价。

新晋常委陈庆利第一个发言道:“同志们,国家搞建设,要我们地方政府出钱,这不合理啊。我看啊,这一掏,就把我们山南的家底子全部掏空了。而且,短时间根本恢复不过来。”

陈庆利的发言,迅速引爆了热议。

“是啊。我们山南的财政基础本来就不好。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事,还是少做为好。”

“确实,我们这一届政府,别留下骂名啊。老百姓会骂我们是败家子的。”

“其实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山南没有铁路,不照样活得很好。我看啊,多一条铁路,不等于就能改变山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