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刘东山的提醒

曲绍扬率兵出来就是剿匪的,杨家的事情他没遇上也就罢了,既然遇见了,不能不管。

江上飘绺子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必须严惩。

一切都安排好了,曲绍扬这才带着七百定边军,辞别林家人,动身往回走。

一行人风餐露宿、顶风冒雪的赶路,终于在冬月十八这天,回到了猫儿山。

家里人见曲绍扬回来,都高兴万分,围着他嘘寒问暖,各种关切。

“可算回来了,还以为你们得剿匪到腊月呢。

这趟咋样?抓到董大彪、老东北那几伙胡子了么?”闻讯赶来的刘东山,关切的问道。

“还好,这趟出去挺顺当的。

董大彪、老东北等几个绺子,差不多都抓着了,直接都砍了脑袋,送去吉林城和长春城示众。

光是这些土匪的脑袋,就装了十多个大车。”

以前曲绍扬心软,给那些胡子一次机会让他们改过,不想却差点儿酿成大祸。

所以这一回,曲绍扬采取铁血政策,只要抓到就杀,一个不留。

如此一来,倒也少了许多麻烦。

刘东山闻言点点头,并没有对此表示异议。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曲绍扬若是还没有长进、心慈手软不忍下杀手,刘东山反倒要失望了。

“这趟收获还行,缴获了不少马匹、枪支弹药什么的。

那头挨着草原近,有不少好马,除去送人的,还能剩几百匹,正好装备定边军用。

枪支弹药什么的,都比较老了,不如咱们用的好,暂时先扔到库里,以后再说吧。”

现如今定边军用的大多都是毛瑟连发步枪,土匪用的那些,曲绍扬实在是看不上。

但那些东西也不能随意处置了,所以只能暂时入库,以后再说。

“绍扬啊,师父呢,有个建议,你听听看。

觉得合理呢,你就试试,要是觉得不合理,你就当我没说。”

刘东山犹豫了一会儿,这才开口说道。

“师父,看你这话说的,咱是一家人,有什么话你尽管说,我肯定听。”

曲绍扬有点儿纳闷,不明白师父这是啥意思。

“师父是觉得,这定边军八千人,有点儿多了。

你想啊,吉林将军、奉天将军他们手底下掌管着多少兵马?

你一个汉人,又名不见经传,在朝廷也没什么靠山。

统帅八千装备精良的军队,难保不会有人眼红猜忌。

万一哪个看你不顺眼,给你小鞋穿,别的不说,这八千定边军,还能归你管么?”

刘东山人老成精,久历世情,想的自然也深远些。

“师父的意思呢,趁着剿匪这事儿,不如你主动上奏折。

就说东边地带混乱,匪患丛生。

为了维持东边地带治安,清剿土匪,你想从定边军里面抽调一半儿人手,成立山林巡察大队,分驻各地,协理本地治安。

实际上就是换个说法儿,但是定边军减员一半儿,大家伙儿脸上都好看。”

“往后你要是再想扩编,可以另立名头。

什么税务稽查大队、治安警卫大队、民团保安大队,随便你怎么起,分散开来,人数不多也不会引人注目。

反正这些武装力量,只要控制在你的手里就行,明白么?”

刘东山把曲绍扬当亲儿子,才会替他设想这么多。

“哎呀,师父,得亏你提醒我,要不然啊,我恐怕是要等到吃亏了才能想明白。”

曲绍扬一拍大腿,说道。

那天见了长顺之后,曲绍扬就感觉着好像哪里不太对,但是他没转过弯儿来。

此时刘东山一说,曲绍扬顿时豁然开朗。

定边军在抗倭时立下赫赫战功,此次剿匪,又成果颇为显著,这就是别人眼里的一块肥肉。

眼下倭军刚刚撤退,东北局势尚未稳固,上头那些人还没顾得上这些。

等过一阵子他们回过味儿来,还不定怎么琢磨曲绍扬和定边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