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知道了,这事儿我回头写信给咱爹,跟他也说一下。
咱爹在凤凰城开了家医馆,还招了不少学徒呢,这事儿得让他们留心。”
陈秀芸本来也没打算卖药方,但她并没有想太远,曲绍扬这么一说,陈秀芸立刻明白过来。
天冷,两口子早早就上了炕,躺在热乎乎的被窝里唠嗑。
说着唠着,曲绍扬的手就开始不老实了,陈秀芸呢,也顺水推舟,俩人着实腻歪了好一阵子。
临近腊月,衙门里的事情不少,曲绍扬哪有时间在家休息?第二天上午,就跑回衙门办差了。
巡检衙门扩建还没完成,估计得明年开春继续,目前众人还是在以前的巡检衙门和木税衙门办差。
衙门里办差的都是曲绍扬心腹,能力什么的也都没话说。
曲绍扬大半年没在,这又出去剿匪近两个月,衙门里大多事务都处理的挺好,只有少数差事,需要曲绍扬拍板定夺的。
曲绍扬处理了一上午公务,下午总算有时间,动笔给张锡銮写折子。
折子的内容,就是昨天刘东山和曲绍扬的谈话内容。
第一个肯定是报告一下此次剿匪的成果,以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现的问题。
鉴于奉吉两省匪患严重的情况,曲绍扬请求调一半儿定边军,成立山林巡察大队,分驻各地。
负责各地治安以及剿匪任务,保一方安宁。
另外,曲绍扬还提议,东边道各地都成立民团保安队,各村屯成立联防会。
忙时务农,闲时训练,一旦发生战乱,民团也可以征调出战。
有土匪砸窑时,各村庄也能互相照应。
最重要的一点,曲绍扬请求,在猫耳山地区设立县治。
经过这些年的招垦发展,猫耳山及周边村屯人数剧增,目前已有近三千户人家,人口两万余。
但是猫耳山及周边地区还处于混乱发展阶段,没有统一规划,也没有城墙等。
而江对面的高丽民众,趁着战乱,从去年冬天开始,便不断的从对岸越境过来。
不时与本地居民产生摩擦,发生矛盾,滋生匪患。
所以曲绍扬提议,应该在猫耳山当地设立县治,修建城墙用于防卫,也便于以后的管理。
当然,最后这个建议,也是为了避嫌。
曲绍扬现在是东边道巡检使、团练使,手里的权利很大。
像宽甸、安东那些已经设立县治的地方也就罢了,毕竟有县衙治理。
曲绍扬只需要负责民团、防卫、税收监督即可。
但是像猫耳山、水洞沟、塔甸、双甸子、娘娘库等处,眼下还没设立县治,几乎就等于是曲绍扬完全说了算。
这事儿,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全都归曲绍扬管,真有什么情况,他自己就能做主。
坏处就是手里权利太大了,容易引起旁人忌惮,万一给扣个什么帽子,到最后不定啥结果。
与其如此,莫不如曲绍扬主动提起设立县治之事,正好显示他没那么大野心。
再者,设立县治那是早晚的事儿,就算曲绍扬不提,再过几年,猫耳山也得设县。
洋洋洒洒写了挺长的折子,写完之后,曲绍扬又重新看了一遍,觉得差不多了,找人誊写一份儿。
这东西是要留档案或者上奏朝廷的,曲绍扬那两笔字也就是能看,要说多好,纯属扯淡。
像这类公文,还是找个写字好的誊写一下,面儿上好看。
除了这份折子,曲绍扬还给张锡銮写了封信,信里自然是嘘寒问暖,关心一下义父近来的身体情况。
并且表示,他又给张锡銮淘登到了几匹好马,一把宝刀。
当初刘东山让曲绍扬把宝刀送给张锡銮,因为闹霍乱的缘故,就耽搁了。
正好这次剿匪归来,宝马配宝刀,一起送上,估计没几个男人能不喜欢。
折子和信都写好了,该送的礼物也全都准备妥当,这才安排人,一起送去凤凰城。
冬月二十,曲绍扬安排了兴业,还有十几个护卫、两个丫头,赶着四辆马车,一起护送曲老抠儿夫妻,离开猫耳山,回老家探望亲人。
临行之前,曲绍扬把兴业叫过去叮嘱了一番,又特地多给了一笔银子,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