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小志要当兵

出去多学多看,把洋人的那些本事学回来,一样有用。

你大哥我没那么多文化,顶多就是认个字儿,所以才走军伍的路子。

你跟我不一样啊,你读了快十年的书,文化人,你去当兵,这些年家里不是白培养你了么?”曲绍扬苦口婆心的劝道。

“大哥,你说的这些,我早就想过了,都没啥希望。

考科举?成天摇头晃脑做八股文,脑子都学僵了。

哪怕就是考中了进士,当了官儿,第一件事也是想着怎么贪财享乐。

指望八股文能救国救民,那是扯淡。

出国学习?朝廷派了那么多人出国,说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些年洋务运动搞的声势浩大,有什么用?

还不是让倭国那么个弹丸之地、撮尔小国,给打的屁滚尿流?”

小志很明显并不赞同曲绍扬的说法。

应该说,清倭这一场仗,把无数读书人给打醒了,他们真正意识到,这个年月,光会读书是没用的。

“大哥,爹娘,你们不用劝了,我已经铁了心要投身军伍。

不光是我,我们学堂里不少学生,都是这个想法。

百无一用是书生,国难当头,我们还在学堂里成天之乎者也,大谈孔孟之道,那才是真正的浪费呢。”

不管曲绍扬怎么劝,小志都意志坚定,他就是不想再读书了,他要当兵去。

刘东山、林若兰也劝,说张家就剩小志一个人了,去当兵太危险,万一将来有个好歹,老张家就绝后了。

他们要是让小志去当兵,那就是对不住张炮了。

可不管大家伙儿怎么劝,小志就是铁了心不想再念书,他就要去从军。

这下可把刘东山气够呛,一甩袖子走了。

曲绍扬一看,赶忙追出去。

刘东山满心愤懑无处发泄,就顺着围子四处转悠。

“绍扬啊,你看这事儿怎么处理?这个熊玩意儿,我现在管不了他了,简直能气死我。”

刘东山年幼时,家里人对他寄予厚望,请来大儒教他读书,就是盼着刘东山能考科举,将来可以光耀门楣。

这么说吧,考科举走仕途,那是刘东山一辈子不可企及的梦。

他这辈子没指望了,就盼着儿孙后辈里头有个出息的,能替他把梦圆了。

明明小志读书很好,先生也夸他有潜力,很有希望。

这种情况下,刘东山哪能甘心让小志不念书了,跑去当兵啊?

“师父,小志大了,有他的主意,这事儿还真是不好办。

他不是小孩子了,在奉天念书这几年,早就锻炼出来,哪儿都去得。

你说,咱还能一辈子把他锁在家里不让他出门么?

万一他嘴上答应回奉天读书,扭头就找地方投军去了,咱能拦得住么?”

曲绍扬能咋办,只能耐心开导师父呗。

“那你说怎么办?就真的让他去当兵打仗?

唉,那我以后到下面去,可怎么面对张炮一家子啊。”

刘东山被徒弟这么一劝,也反应过来了。是啊,儿子大了,有主意,哪还能事事都听自己安排?

“师父,你看这样行么?

回头我找张大人问一下,看看能不能通过他的关系,把小志送去北洋武备学堂。

那里聘请了德国教习,学员在那儿也要学各种文化课,还要学德文。通过新式教学,培养军事人才的地方。

毕业后成绩优秀的,还可以公派到德国留学,即便不出国留学,也可以到军营中任职,不是普通的大头兵。

要是小志乐意,将来他也可以回定边军,正好给定边军当教习,你看呢?”

曲绍扬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这样更靠谱点儿。

北洋武备学堂出来,一般都是各军的宝贝,将来小志的前程不会差。

总不能真的让那臭小子去当大头兵吧?那可就真的屈才了。

刘东山闻言,眼前一亮,“呦,你说的这个,我还真是没想过。

唉,这孩子,实在是太让人操心了,那这事儿你看着安排吧,能成最好,不能咱再想别的办法。”

刘东山实在是没辙了,虽说他把小志当亲儿一样看待,可毕竟是义子,打不得骂不得。

这要是亲儿子,刘东山直接两脚就踹过去,看那兔崽子还敢嘚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