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邱胖子开舔,热脸贴了冷屁股。(求订阅)

带英帝国首相丘吉尔坐在长桌的主位。

雪茄在他的指间缓慢地燃烧着,烟雾缭绕。

遮不住他此刻异常严肃甚至可以说是阴沉的脸色。

他沉默地听着军情部门的官员读完了战报的要点,雪茄的烟灰不知何时已悄然跌落。

他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目光如同探照灯般锐利,直直地射向身旁的约翰·迪尔。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他特有的、不容置疑的口吻:“将军,告诉我,以你最冷静、最专业的判断。”

“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调集三个我们本土最精锐的、满员满编的步兵师,投入到缅甸战场,与这支日军第五十五师团进行较量,我们是否能够取得胜利呢?”

被点名的约翰·迪尔显然对这个问题有所准备,他挺直了背脊,迎向首相的目光,语气严谨而审慎:“首相先生,基于目前我们从缅甸传回的、极为有限的情报进行推演在战场条件相对公平的情况下,我们最精锐的步兵师,在重型火力配置、空中支援协调以及整体指挥体系上,或许仍能占据一定的优势。”

约翰·迪尔在群年还是英国佬的总参谋长。

而现如今,他是驻华盛顿英美联合参谋长会议的英方首席代表。

之所以会动身返回伦敦。

也是为亲自说服眼前的这个固执的胖老头。

约翰·迪尔虽然名气不响亮,但对于二战时期的英军来说,有着不小的贡献。

推动本土防御计划,重建装甲部队,协调敦刻尔克撤退后的部队整编。

只不过,当他以“纽带”的身份赴美妄图说服了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执行“先欧后亚”的计划。

遭到了一些本不该有的挫折。

马歇尔在史迪威的影响之下,更加倾向于率先结束东南亚战事,解决掉实力相对较差一些的日本人,再考虑其他。

这让约翰·迪尔颇为不满。

他在其中斡旋,协调,心力憔悴。

罗斯福和丘吉尔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即便德国强大无比,他们依旧在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

约翰·迪尔顿了顿:“单纯从战术层面评估,我军获胜的可能性,或许可以达到六成。但是”

他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保留,“要想像中国人那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一个装备和战斗意志都不算弱的日军师团主力彻底包围、并且大部分歼灭恕我直言,首相先生,以我们目前的陆军战斗力,恐怕极难做到。”

“根据韦维尔将军之前的一些报告和此次战况判断,这支中国军队的战场韧性、山地机动能力以及执行围歼战术的决心和效率,似乎都远远超出了我们之前的评估范围。”

“六成胜算,却无法全歼”丘吉尔缓缓地重复着这句话,口中的雪茄似乎也失去了味道。

他将雪茄用力按熄在烟灰缸里,发出沉闷的声响。一声沉重的叹息,终于还是无法抑制地从他那肥胖但此刻显得格外疲惫的胸腔中逸出。

他用手揉了揉太阳穴,脸上是显而易见的懊悔:“我们,我们确实是,彻头彻尾地低估了我们的中国盟友!”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沙哑的、近乎自责的意味:“我们过于沉浸在昔日帝国的荣光里,轻视了所有非白人军队的潜力!

我们同样也完全忽视了韦维尔将军从远东发回的一次又一次的警告!

中国是一头已经完全苏醒的猛虎,他的獠牙和利爪颇为锋利,我甚至怀疑他已经可以将他们的对手彻底撕碎!”

他想起了韦维尔那些主张加强缅甸防御、并寻求与中方进行更紧密战略合作,但不允许远征军入境的电报。

在当时,这些建议在伦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丘吉尔本意是想要让远征军协助防守,没想要让远征军主导东南亚战事。

“现在看来,阿奇博尔德(其实就是韦维尔,丘吉尔喜欢这么叫)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事实已经证明。”

他环视着会议桌旁沉默的众人,语气沉重,“这支中国军队,绝非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孱弱!

这个国家,远比我们此前想象的那般伟大。

他们已经具备了在缅甸战场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甚至在某些区域已经拥有了主宰战局走向的能力!

先生们,我们必须立刻、全面地重新评估我们在整个远东的战略部署了!

否则,我们将会失去整个远东!”

——

联合指挥部

指挥部内,刚刚取得一场酣畅淋漓大胜后的短暂喧嚣已经平息。

空气中只剩下地图上铅笔划过的沙沙声,以及远处电报机偶尔传来的滴答声。

楚云飞正伏在一张铺满了缅甸军用地图的宽大桌案前,就着明亮的灯光,一丝不苟地草拟着一份嘉奖文件。

那显然是为新编三十八师及其他参战部队请功的嘉奖文书。

史迪威将军背着手,踱步来到他身边,默默地看了一会儿,他那略显瘦削但充满力量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他看着楚云飞在那份发往山城的文件落款处,熟练地准备签上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