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做的目的非常简单。
一直宣传奖项本身,肯定会让人觉得厌烦。
怎么又是这个奖项?
但是如果宣传奖项背后的候选人,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候选人很多。
一般的网友基本上不会看到重复宣传某个候选人。
也就是说不会对某位候选人产生厌恶的心理。
其次,大部分人对于科学家还是非常尊敬的。
尤其是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一般人很难对他们产生厌恶的感情。
而宣传了他们的求学经历和科研经历之后,网友们只会觉得这些科学家非常厉害。
这时候他们接受邀请,参与蓝星科学技术奖的颁奖晚宴。
会让人觉得这个颁奖晚宴,是具备权威性。
奖项的权威性,无非是看认可它的人到底有多少。
认可的人多了,这个奖项就是权威奖项。
认可的人少了,这个奖就是野鸡奖。
这么一通宣传下来,认可蓝星科学技术奖的人也越来越多。
一些科学家的经历,更是让无数网友们赞叹不已。
“没想到世界上真的有这么牛逼的人。”
“基本上每个人在本科阶段都是绩点全部拉满的存在啊,那种SCI更是随便乱发。”
“到了研究生阶段,基本上都能发顶刊了,区别在于是几作而已。”
“这些人大家可能都没怎么听说过,但是他们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都是很强的。”
“是的,有几个和我的研究方向相同。他们的论文写的太深奥了。”
“三十多岁副教授甚至正教授,还都是QS排名靠前的大学,强得没边了。”
“人类群星闪耀时刻。”
没办法,他们的履历太光鲜亮丽了。
电视剧当中想要突出主角的学霸,往往会描写他们年纪轻轻竞赛拿奖、跳级、发论文等等履历。
可如果将这些学霸主角们的履历,和这些科学家们的履历放在一起。
那么就会发现,这些学霸型主角的履历实在是太一般了。
属于是都没资格放在一起的那种。
毕竟奖项的评奖委员会在提名投票之后,提名的成果最次的都是有资格冲击诺奖的。
他们的项目不是诺奖境,就是半步诺奖境。
属于是当今世界,最高级别的科研项目。
有资格参与这些科研项目的人,履历都特别好看。
否则根本没有资格参加到这种项目当中。